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岩溶形成的空腔会造成隧道附近区域地应力场变得复杂,开挖过程中的扰动会进一步加剧复杂的地应力场。文章以重庆某公路隧道为依托,利用数值模拟建立三维模型,全面地研究了当岩溶空腔分别位于隧道的拱顶、拱底、边墙时对隧道的影响,得到了围岩位移、支护结构内力及围岩塑性区在不同位置空腔影响下的详细变化规律。其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岩溶空腔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摘要:350 km/h高速铁路隧道无砟道床对基础的工后沉降要求高,隧道通过溶岩地区岩溶充填溶洞、巨型空腔和暗河时控制基础沉降将成为关键因素。文章结合朱砂堡二号隧道特巨型岩溶空腔及暗河的处理,对比分析了基础梁跨、弃渣回填和大体积空心混凝土回填等方案,得出大体积空心混凝土回填在处理隧道基底大型空洞上具有便捷、安全、经济、沉降易控制、施工难度低等特点。给出了巨型岩溶空腔洞壁工程处理措施建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法、岩溶暗河水的处理方案等,对类似工程的设计及施工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文章创造性地提出了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竖向设置孔洞并间隔设置横向联系层的结构,充分利用混凝土抗压性能,最大限度的节约混凝土用量,又较好的解决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水化热问题。
摘要:云南柴石滩水库灌区工程隧洞施工开挖过程中揭露一超大溶洞,给隧洞施工带来了较大安全隐患及投资风险。分析了隧洞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基本查明了隧洞周边及洞内的岩溶暗河地质发育特征。采取了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岩溶空腔地形、地质雷达探测夹层岩体可靠性的联合探测方法,获取了岩溶暗河的三维结构和内部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洞轴线向右偏移的处理对策。处理方案实施后,隧洞开挖顺利、安全地穿越了岩溶暗河。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