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随着新一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工程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在职业成长期内除了需要厚实理论基础以及动手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同能力。高校在工程类学生的专业培养过程中应在工程实验设计中逐步融合学生的动手能力、工程协同能力以及团队组织能力的培养目标。为了验证工程实验训练对于学生入职后工程协同和团队能力,基于工程协同及组织行为学的影响进行问卷调查,问卷中问题的设计针对离校三年以上的学生在校期间的工程实验情况以及入职后的团队协同合作情况,并选择一定数量的三种专业的毕业生进行测试。利用贝叶斯分析等数据分析的相关方法分析测试者的结果验证了工程实验训练确实对培养学生们入职后良好的团队能力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摘要:随着工程实验任务越加繁重,支撑工程实验任务的计量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以某院所的计量管理现状作为案例,分析了当前该院所支撑工程实验计量管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数字化解决方案,设想建立一套通用的工程实验计量管理数字化体系,提高支撑工程实验的计量管理效率。与不同行业的计量管理的数字化体系相比,该体系以标准化计量数据管理平台为核心,自动化检定系统为基础,设备物联网管理系统作为支撑,最终体现在工程实验项目管理能力上,实现工程实验项目的数字化质量管理模式。
摘要:数理基础功底是很多力学专业的重要培养环节,但是大量抽象的数理公式使得培养教学步履维艰。针对这一问题,以“高等动力学”课程为例,提出以工程实验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对数理公式和原理的认识,并对比工业现场实验、实验室实验和课堂演示实验案例。实践表明,实验能够对抽象数理知识有更为形象的具体认识。学生通过实验这一桥梁直观认识到数理知识的工程实践和应用价值,激发兴趣,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最终提出多种实验方式相结合的“高等动力学”实验模式,可为当前高校“高等动力学”和相关课程实验提供借鉴。
摘要:研制了一种集料嵌锁型碾压混凝土路面基层材料,并在十漫高速公路工程中进行了工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集料嵌锁型碾压混凝土基层强度高,表面粗糙,和面层之间结合良好,在减少下面层和下基层后,其承载力仍满足设计及指标,施工进度快,具有很好的技术经济效益。
摘要:针对从机电一体化工程实验中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问题,介绍了普通高校学生对学习电一体化方向的需要,普通高校开设工程强化训练的实验设计和实践。这可以对于大学生结合职业技能考证开展工程训练,就会提高大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大学生通过工程实验教学成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摘要:北京华教公司是在国家教委指导下,由清华大学设备仪器厂主办,集技、工、贸为一体,以生产教学与科研仪器及设备为主的公司。该公司为各院校建设化学工程实验室和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之需,根据国家教委制定的化工实验配置目录,集国内外有关信息,由具有丰富教学和研究经验的专家精心设计,现推出新型化学工程实验仪器系列产品,供应设有化学、化工、应用化学以及石油、食品。
摘要:合流制溢流(CSO)污水具有水质水量波动大、非连续产生的特点,采用臭氧气浮技术对CSO污水进行处理,研究该技术对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悬浮固体(SS)等污染指标的控制效果。实验室小试结果表明,在最适工艺条件下,混凝-臭氧同步处理对CSO实际污水SS、TP、COD去除率分别为77.8%、73.6%和57.9%,显著削弱了腐殖质类有机物荧光强度,混凝与臭氧氧化之间表现出良好的协同作用,能够实现CSO污染的有效控制。进一步设计了臭氧气浮撬装式设备,并在武汉市开展了CSO处理现场实验研究,运行结果表明,臭氧气浮工艺系统对SS、TP、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8%、75.4%和61.7%,净化效果良好,实现了对CSO典型污染物的协同治理。通过实验室研究和工程实验结果,证实了臭氧气浮工艺用于CSO污水治理的工程可行性,上述研究结果可为CSO污水的多水质目标协同控制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参考。
摘要:对于化工过程或相关的工程实验等工程实际问题,数学上直接应用基本方程求解极为困难,有赖于实验研究来解决。因次分析方法将工程实际问题中实验条件下物理量之间的关联视为无因次量之间的关联,大大降低变量数目,成数量级地减少实验工作量,使相关物理量较多的化工过程通过实验获得物理量之间的关联成为可能。对于复杂的化工过程等实际问题,经典的因次分析方法涉及化工过程建模、若干个方程组的求解及大量重复而以烦琐的数学计算,才能找出这些无因次量之间关联。采用ActiveX技术与VBA混合编程进行因次分析,自动选择核心物理量、求出核心物理量待定幂次,自动对数群的4项核心物理量幂次与数群物理量组合表对照、确定无因次数群。利用VBA混合编程自动实现工程实验的因次分析,获得实验模型与原型结构之间的相似准则,建立并简化了实验关联公式,并通过示例,阐述了因次分析的自动化方法及其实现过程。因次分析自动化方法应用于学生毕业论文的工程实验设计中,分析化工过程的相似关系,为指导毕业论文的工程实验提供可靠依据,使用方便,收效良好。
摘要:为实际富马酸废水处理设计工作的需要,考察组合工艺“铁碳微电解+三维电化学+厌氧+好氧”对富马酸废水的处理效果(实验室级)。结果表明,组合工艺对废水COD、NH_(3)-N去除率分别为92.95%、96.37%,出水COD和NH_(3)-N的质量浓度仍残余707.0 mg/L和107.1 mg/L。高级氧化技术预处理有效降解了废水中的硫脲,提高了BOD_(5)/COD,生化处理后的出水三维荧光图谱仍存在荧光峰A(λ(Ex)/λ(Em)=236.5 nm/363 nm,易降解类色氨酸有机物)和峰C(λ(Ex)/λ(Em)=303.5 nm/363 nm,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提示进一步强化生物处理过程应能够提升处理效果。据此设计的实际工程采用“铁碳微电解+三维电化学+厌氧+好氧+BAF”组合工艺,运行60 d以后出水满足GB 8978-1996的三级标准。
摘要:相比焊接钢制热力管道,球墨铸铁管道基材防腐蚀性优越,可有效提升管道使用寿命,采用柔性承插式接口,可以提升管道施工效率,并且能够通过自然补偿轴向热伸长而避免设置补偿器,因此球墨铸铁热力管道能够成为集中供热领域革新性技术元素。然而,在球墨铸铁热力管道接口处,由于承口凸起造成保温层厚度减薄,形成保温性能薄弱的热桥,不仅会增加整体管线的热损失,还可能会造成接口处外护管温度高于安全约束值50℃。为此,本文建立直埋双线球墨铸铁热力管道三维数学模型,用于分析管道热动态传热特性;建立球墨铸铁热力管道工程试验线实验平台,采集实验数据来检验数学模型。通过数学模型分析,确定了球墨铸铁热力管道接口处热桥的影响强度,提出通过适当增加经济保温层厚度的方法,来克服接口处热桥的不利影响,进而实现了新型热力管道保温的优化设计。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