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载人航天器舱内的工程美学设计刘述云,王明惠一、工程美学概念的提出载人航天,尤其是长期载人航天,需要在狭小的载人航天器座舱内妥善解决航天员的生活和工作等一系列的问题。航天过程中,这些问题又具有十分复杂的相互制约性。一方面,对作为复杂生物大系统的航天员,...
摘要:本文以石家庄复兴大街项目为例,探讨了工程美学设计在城市道路市政化改造中的应用和价值。通过分析工程美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原则,结合项目特点,提出了复兴大街市政化改造项目的工程美学设计方法,包括:设计目标、设计策略、设计原则,并根据项目特点将项目分为五个段落主题,分别是正定古城风貌区、门户形象展示区、魅力文化科创区、社区生活休闲区和田园活力体验区,并在总体设计理念的指导下完成了迎旭门隧道遮光棚、滹沱河特大桥、白佛隧道遮光棚、学苑路隧道遮光棚和泊水公园特大桥五个重要景观节点的概念方案设计。
摘要:滨海景观工程是景观设计类型中的重要分支,具有深厚的景观美学价值。为了探究当下滨海景观中的地域文化和工程美学共生的设计准则,文章以团队在浙江舟山群岛地区设计的一系列景观项目为例进行归纳总结。结果表明:地域文化在滨海景观工程美学中具有经济、社会、历史3种价值作用,表征类型为开放与防备、日常与仪式、远观与可达3种空间类型。文章据此提出了对应的文化特色的塑造与利用、文化元素的保留与发展、景观细节的同构与嫁接、景观内涵的隐喻与象征4条景观设计策略,可对基于文化视角下的滨海景观学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摘要:现代工程需要美,工程美学的出现是时代的要求,是美学发展的历史必然。从现代审美视野看,工程美学应为美学的一个分支,属人文科学的哲学范畴。宇宙和谐论和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论是工程美学的理论基础。工程美学的本质与美学本质一致,工程美学的特性在于它的实用性、科学技术性、环境协调性等。21世纪是网络化信息和数字化时代,是高科技的交叉融合时代。工程美学必将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而快速进步。
摘要:混凝土技术起源于古罗马,后失传,一直到20世纪初,法国人奥古斯特·佩雷成功地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应用于诸多类型的建筑上,从富兰克林街25号公寓到香榭丽舍剧院,证明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强大的适应性。随后曾经在佩雷设计室工作过的勒·柯布西耶在1914年提出了多米诺体系(一种采用暗梁做法的柱板结构),其作为国际式的原型将钢筋混凝土框架体系推广至世界各地。低廉的造价和相对较低的工艺要求,令钢筋混凝土在经济和人口爆炸式发展的20世纪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构体系。
摘要:构形设计与表达是“工程图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传统教学偏重功能与工艺构形,忽视了构形的美学内涵,不利于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的工程师培养.以电脑造型为教学案例,针对大学新生特点,提出了“模仿—感知—重构—展示”的实践教学理念,开展了装拆测绘与模仿重构的美学构形认知实践,并设计了一种结构化审美思维训练法,可以提升学生的工程美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融合工程美学和人文精神的现代工程设计理念,促进课程在工程师培养方面的教学创新.
摘要:2014年8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公路学会主办的“全国桥梁工程美学学术论坛”在北京市举行。会议围绕桥梁结构工程的美学概念及景观设计展开了研讨和交流。会上主讲专家们对国内外桥梁结构及桥梁美学发展现状及发展历史进行了介绍,交流和探讨如何能在满足桥梁功能和经济、适用的前提下,在桥梁结构设计里融入适度的美学理念。
摘要:将用户需求分为物理/功能、生理/心理与主观情感3个层面,探讨了与每个需求层面相对应的设计活动。根据Kano模型,功能、人机、操作方面的需求可归为基本需求,而心理与情感方面的需求则可称为期望需求。分析了面向用户需求的产品设计理论的主要特点及实施过程,探讨了相关设计理论的发展趋势,指出用户在主观情感方面的需求。研究手段更多地尝试可量化的方法,产品设计过程中的理性与感性思维进一步融合。
摘要:雄安位于河北平原,地貌单一,以积水洼地与平原为主,陆地与水面相谐成趣,构成了"北方江南"的水乡景致。通过研究河北"雄安"文化艺术,校企根据雄安礼物文创设计大赛的要求,共同开发雄安文创设计作品,通过手工实践和探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对雄安文创的现状进行分析,从美学的角度,对雄安"文""创"进行文创设计的美学分析,并进行文创开发的理论美学阐述。
摘要:建筑工程之美并非“工程+美学”的拼贴,先工程(破坏)后装饰(美化)是肤浅的理解。在当下,“旅游”图景下的建筑美学被降格为缺少建构真实逻辑的表皮形式。文章列举若干鄂西干栏风貌工程案例,通过对“挑”“瓜”等南方干栏构件的误解、滥用和变异进行具体分析,说明现代工程背景下对审美的渴求与困惑,提出工程美学之要义应去掉伪装,回归建构本真,重构社会生活和文化信仰的审美传统,以指导当下和地方的具体设计。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