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目的·探讨腹膜透析(腹透)患者脂肪含量对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规律腹透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并应用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技术测定脂肪含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心脏结构,评估不同脂肪含量腹透患者的LVH患病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LVH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有163例患者入选本研究,其中男性98例(60.1%),平均年龄(55.85±13.20)岁,中位透析龄46.0(20.0,73.0)个月,合并糖尿病34例(20.9%),合并心血管疾病19例(11.7%),合并高血压122例(74.8%)。本组患者中LVH共51例(31.3%),其中高脂肪组织质量指数(fat tissue index,FTI)组(n=82)患者LVH有31例(37.8%),低FTI组(n=81)患者LVH有20例(24.7%)。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FTI(OR=1.133,95%CI 1.003~1.280,P=0.044)、容量负荷(OR=1.651,95%CI 1.257~2.169,P=0.000)和血红蛋白(OR=0.972,95%CI 0.948~0.997,P=0.028)是LVH患病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LVH在腹透患者中的患病率高,尤其是脂肪含量高的患者。脂肪含量高、容量负荷高和低血红蛋白是腹透患者LVH的危险因素。
摘要:背景: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患者红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红细胞膜Ca2^+-Mg^2+-ATP酶活性的变化尚不清楚。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EH)患者伴LVH和不伴LVH红细胞内游离Ca2^+浓度、红细胞膜Ca2^+-Mg2^+-ATP酶活性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揭示了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为康复措施的介入提供理论依据。 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病例对照研究。 地点、对象和方法:检测30例来源于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健康体 检自愿参加研究的正常血压者(正常血压组);82例来源于本院的轻度和中度EH患者(高血压组)(其中LVH组40例,非LVH组42例)外周血红细胞内Ca^(2+)浓度及红细胞膜Ca^(2+)-Mg^(2+)-ATP酶活性。 主要观察指标:血压正常者和EH患者外周血红细胞Ca^(2+)浓度和红细胞膜Ca^(2+)-Mg^(2+)-ATP ase活性测定结果比较;LVH和非LVH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IVST,PWT,EDD,LVMI,外周血红细胞内Ca^(2+)浓度,红细胞膜Ca^(2+)-Mg^(2+)-ATP酶活性测定结果比较;EH患者LVH与Ca^(2+)的相关性。 结果:①EH组外周血红细胞内Ca^(2+)浓度显著高于正常血压组[(1013.5±90.4),(1286.1±95.7)nmol/L,P<0.01],红细胞膜Ca^(2+)-Mg^(2+)-ATP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血压组[
摘要:目的设计适合基层医院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较好的治疗方案。方法 50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采用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进行为期20周的治疗观察。结果所有患者在获得良好降压效果的同时,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数据与治疗前相比较,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患者采用依那普利与美托洛尔联合用药方案在本设计条件下,既可保证降压效果,又可改善患者左心室肥厚相关数据。
摘要:目的 :探讨吡格列酮和福辛普利联合用药对逆转 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的左心室肥厚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 :在 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中 ,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质量 ,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 ,以此诊断左心室肥厚共 4 8例 ,按 2× 2析因设计、给予吡格列酮和福辛普利处理 ,将处理前后两次左心室质量指数之差作为统计资料进行方差分析。结果 :F =4 0 .39,P <0 .0 1,两药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 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 ,吡格列酮显著增加了福辛普利对左心室肥厚的逆转作用 ,联合应用二药具有协同作用。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在高血压左心室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30例高血压病人和1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左室重量指数,将高血压病人又分为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n=15)和非左心室肥厚组(n=15),观察三组外周静脉血清葡萄糖浓度、血清胰岛素浓度、血清C肽浓度。结果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组胰岛素抵抗比非左心室肥厚组重,直线相关分析,血清胰岛素浓度与左室重量指数成正相关。结论胰岛素抵抗参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形成。
摘要:背景:心电图左心室肥厚(left ventficular hypertophy,LVH)是心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的强预测指标。然而,在抗高血压治疗期间心电图LVH程度变化的预测价值仍不清楚。目的:验证抗高血压治疗期间心电图LVH程度越轻,心血管并发症与死亡率越低,并与血压水平及其降低和治疗方式无关的假说。设计、设置及参试者:1995~2001年于9193例55至80岁(均值,67岁)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的双盲、随机、平行组研究。心电图LVH用康奈尔电压一时间乘积或Sokolow—Lyon电压表示,患者均入选氯沙坦降低高血压终点事件干预研究(Losartan Intervention For Endpoint,LIFE)。干预:以氯沙坦或阿替洛尔为基础的治疗方案,随访评估至少4年(均值,4.8年[SD,0.9])。主要结果测定: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复合终点与基线及随后1年或每年心电图LVH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1096例(11.9%)发生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或卒中。在控制治疗方式、基线Framingham危险记分、基线和治疗期间血压以及基线心电图LVH严重程度(康奈尔乘积或Sokolow—Lyon电压)的Cox回归模型中,康奈尔乘积和Sokolow—Lyon电压所示治疗中LVH严重程度较低者,复合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分别降低14%和17%(康奈尔乘积每降低1050mm×ms,[1-SD]:校正风险比[hazard ratio,HR],0.8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2~0.92;P〈0.001;Sokolow—Lyon电压每降低10.5mm[1-SD]:HR,0.83;95%CI,0.78~0.88;P〈0.01)。在平行分析中,较低的康奈尔乘积和Sokolow—Lyon电压均与较低的心血管死亡(分别为HR,0.78;95%CI,0.73~0.83;P〈0.001和HR,0.80;95%CI,0.73~0.87;P〈0.001)、心肌梗死(HR,0.90;95%CI,0.82~0.98;P=0.01和HR,0.90;95%CI,0.81~1.00;P=0.04))和卒中(HR,0.90;95%CI,0.84~0.96;P=0.002;HR,0.81;95%CI,0.75~0.89;P〈0.001)独立相关。结论:抗高血压治疗期间,根据康奈尔乘积和Sokolow—Lyon电压判定的心电图LVH程度较轻与心血管并发症和死亡可能性较低相关,而且独立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低及治疗方式。旨在改善或预防心电图LVH的抗高血压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摘要:背景:心房纤颤(简称房颤)与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特别是卒中)危险性增加相关,因此,预防新发房颤是一个重要的临床问题。虽然心电图左心室肥厚(electrocardiographic 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可以预测房颤的发生,但是心电图LVH消退是否与房颤发生率下降相关尚不清楚。目的:验证降压治疗期间心电图LVH消退或持续消失与房颤发生率下降相关且独立于血压水平及治疗模式的假设。设计、方法及参试者:1995~2001年于8831例男性和女性高血压患者中进行双盲、随机、平行分组研究。患者年龄55~80岁(中位数,67岁),均根据心电图Comell电压-间期乘积或Sokolow—Lyon电压标准诊断LVH。患者无房颤史,基线心电图无房颤,已入选氯沙坦干预降低终点事件高血压研究。干预:氯沙坦或阿替洛尔治疗方案,6个月时进行随访评估,之后每年随访,直至患者死亡或试验终止。主要观测指标:基线及随访各时点心电图LVH与新发房颤的相关性。心电图LVH的测量使用性别校正的Comell乘积标准({RavL+Sv3[女性+6mm]}×QRS间期)。结果:经过平均(SD)4.7(1.1)年的随访,治疗期间心电图Comell乘积标准LVH消退或持续消失的患者有290例新发房颤(发生率为14.9/1000病人-年);而心电图LVH持续或进展的患者则有411例新发房颤(19.0/1000病人-年)。时间依赖Cox分析显示,在校正治疗效果、基线房颤危险因素差异、基线及治疗期间血压以及基线LVH严重程度后,治疗期间Comell乘积标准LVH降低作为一种时间变异协变量与新发房颤下降相关。Comell乘积每下降1050mm×msec(每个SD),新发房颤就下降12.4%(校正风险比[hazard ratio,HR],0.8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80~0.97;P=0.007);氯沙坦减少高血压患者发生房颤的益处优于阿替洛尔(HR,0.83;95%CI,0.71~0.97;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降压治疗期间,心电图Comell乘积标准LVH消退与新发房颤下降相关,而且独立于血压和治疗方案。这些发现提示,以降低或预防心电图LVH为目标的降压治疗可以降低新发房颤的发生率。
摘要:PAMELA(pressioni arteriose monitorate e loro associazioni)研究在基线与随访10年后评估临床变量、超声心动图、诊室以及动态血压,这样的实验设计让研究人员可以评估隐蔽性高血压(masked hypertension,MH)作为新发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一个预测因素的价值。本研究纳入803例基线时无LVH的受试者[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115(男性).
摘要:系统结构简介 本系统由386微机系统,TVGA显示器,高精度24针打印机,配备先进的运放及A/D转换系统组成。导联输入采用国际流行的校正导联即“Farnk”导联系统。导联系统采用一套装制多项用途,各导联转换由键盘控制。软件设计采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