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巴塔耶"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献祭,花费,呕吐与艺术——论巴塔耶对梵高绘画批评中的艺术思想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2009年 第5期 63-68页
作者:张生复旦大学哲学系上海200433 同济大学中文系上海200092 
本文从巴塔耶对梵高的绘画的批评入手,对其艺术思想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在巴塔耶看来,艺术是一种献祭和花费活动,同时也是一种"呕吐"活动和解放异质性的活动,它的目的就在于追求人的至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哀悼、幻视与流泻:乔治·巴塔耶的泪水书写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2022年 第1期42卷 165-171页
作者:尉光吉南京大学艺术学院210093 
泪水的体验贯穿着法国作家乔治·巴塔耶的作品。在其最后的图册《爱神的眼泪》里,泪水体现了情色和死亡的同一性,并把激情的表达賦予了哀悼。而在第一部小说《眼睛的故事》里,泪水既是欲望叙事的基本元素,也是幻视生成的根本动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类学:巴塔耶通往莫斯的桥梁
收藏 引用
《青海民族研究》2010年 第4期21卷 25-31页
作者:支运波复旦大学上海200433 
乔治·巴塔耶以卓绝的异质思想而独树于当代思想界,并备受关注。作为与马塞尔·莫斯同时代的人,他对以莫斯为代表的社会学—人类学很是热衷,并内化为一种理论追求。他的普遍经济学思想、耗散的理论、关于恶和色情的观念、否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杀千刀》与巴塔耶的“中国酷刑”——汉学与法国理论之间的共情之道
收藏 引用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 第4期 112-120页
作者:姜宇辉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上海200062 
东西方比较的起点到底是认知还是体验,归宿到底是共识还是共情?这正是一个引发思考的根本问题。我们选取了"杀千刀"这个典型案例,来展现其中所呈现出来的反思认识和苦痛体验之间的冲突对抗。汉学家们普遍倾向于拒斥情感维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何以成为礼物——礼物现象学视域下的艺术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20年 第10期 76-81页
作者:杨春时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 
一、礼物社会与艺术法国文化人类学家莫斯、列维-斯特劳斯、巴塔耶等人,研究原始社会的礼物交换现象,开创了礼物社会学。而马里翁、德里达等运用现象学研究礼物的性质和根据,开创了礼物现象学。礼物社会学应用于艺术领域,可以揭示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访谈:“我写作是为了被某个遥远的人所爱”
收藏 引用
《花城》2019年 第2期 176-178页
作者:何平 钟立风不详 
何平:立风兄,好像一般都把你放在'民谣'里来谈的,你觉得这个参照系恰当吗?钟立风:因为这年头'民谣''民谣歌手'实在太多了,简直泛滥,任何事物一旦泛滥必然就变质,也俗气了。我本身就不爱凑热闹,一直以来,我乐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主义的“滑脱”:论无形式艺术的去升华特质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23年 第8期 104-109页
作者:王薇常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无形式”一词来源于乔治·巴塔耶的哲学理论,米切尔·借用这一概念来为“无形式艺术”命名,从战后的艺术创作中总结出一种新的抽象趋势。无形式在巴塔耶的理论中具有“降低等级”的使命,在艺术实践上表现为形式与内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生不息与处处危机:拟制“例外状态”的王璜生
收藏 引用
《艺术当代》2020年 第6期19卷 66-69页
作者:杜慧珍不详 
如果我们从巴塔耶的主权概念来看,艺术本身就是突破各种规则,通过制造冲突,形成自身的范式。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现代以及当代艺术,例如从杜尚的《泉》开始逐渐挑战传统审美趣味和认知规则,制造一种与既定经验相断裂的状态,阿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陈萧伊:不可言明的共通体
收藏 引用
《青年视觉》2023年 第3期 62-73页
作者:刘晓茁不详 
在一次演讲中,艺术家陈萧伊曾以这样一句话回应她喜爱的哲学家巴塔耶:“在这波浪的回潮里,在事物的巨流之间,其实你我仅仅是汪洋表面朝向太阳那转瞬即逝的、一闪而过的光斑,在某种流动与眩晕的意识中,曾只是短暂地反射过这宇宙的闪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安妮·卡森诗选:红的自传·丈夫之美(俄耳甫斯诗译丛)
收藏 引用
《当代外国文学》2021年 第1期42卷 29-29页
作者:黄茜(译)不详 
《安妮·卡森诗选》内含卡森最具分量的代表作《红的自传》和《丈夫之美》,这都代表了其诗歌最高成就且带有传记色彩。《红的自传》是卡森改写的希腊神话中革律翁的人生轨迹。长着红色翅膀的少年和他的红色世界,折射出纯粹的美与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