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巴罗克"
5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巴罗克与中国绘画艺术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1990年 第2期 130-137页
作者:伍蠡甫 
一 首先,根据《牛津大辞典》,“巴罗克”(baroque)一辞原是西班牙语的名物辞,意思是形状奇特古怪的珍珠,18世纪作为英语的形容辞,意为放肆的、越轨的、怪僻异常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巴罗克的命运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1997年 第4期 83-94页
作者:叶廷芳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巴罗克文学艺术是欧洲17世纪前后一种广泛的文艺思潮和美学风范,与以法国为主要阵地的古典主义共同雄踞了一个时代(后者时间更长些)。由于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其“野性基因”在本世纪初催生出表现主义文艺,从此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巴罗克小提琴奏鸣曲在教学中的运用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学》1997年 第S1期 135-139页
作者:姜筑贵州高等艺术专科学校 
巴罗克小提琴奏鸣曲在教学中的运用姜筑巴罗克(Baropue【英】)是艺术史上用以概括十六世纪末至十八世纪中,即文艺复兴末期到启蒙运动时期这一阶段中艺术风格的名词。“巴罗克”字源于葡萄牙文,意指美丽的贝壳、幻想、不规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巴罗克时期意大利对声乐艺术的“新”贡献
收藏 引用
《音乐探索》2010年 第2期 97-99页
作者:曹慧 李兴梧四川音乐学院音教系四川成都610021 四川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四川成都610021 
巴罗克音乐的典型特征是去旧图新。本文着重从声乐方面,探讨巴罗克音乐时期意大利在声乐艺术领域中的创"新"成就,以及意大利正歌剧中的"炫技咏叹调"对"美声唱法"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变形珍珠”——巴罗克与17世纪西班牙文学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 第4期 74-82页
作者:陈众议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一般认为巴罗克是文艺复兴后期的一种艺术风格,具有明显的夸饰、雕琢倾向。因此,历史对它的评价是先抑后扬。19世纪80年代以降,尤其是随着现代主义的兴盛,批评界(包括近年国内学者的有关评论)不仅为巴罗克平反而且大有过正之嫌。笔者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穿越巴罗克——“梦幻之家”的五个场景与历史情境中的演绎
收藏 引用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 第1期 126-133页
作者:丁好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013年3月5日晚,在耶鲁大学的莫尔斯音乐厅,塔菲尔巴罗克乐团举行了一场名为"梦幻之家"的音乐会。借助多媒体的配合,伴随着一位叙事者的穿插讲述,演奏家们将听众带入历史上五个至今仍然存在的艺术之家,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演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变动与天道:弥尔顿《失乐园》的巴罗克世界
收藏 引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 第1期42卷 127-136页
作者:刘立辉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重庆市400715 
弥尔顿研究界关注到《失乐园》在文体风格方面与巴罗克建筑、绘画等视觉艺术之间的诸多相近性,但对弥尔顿所宣称的史诗目的与史诗本身所隐含的巴罗克特征之间的内在关联却较少深入探究。《失乐园》采用复杂动态的拉丁化语言表现手法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巴罗克与古典声乐发展轨迹的再度读解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10年 第1期 90-91页
作者:董兵徐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文章以音乐历史发展为线,以名家的具体作品为点,以歌剧、康塔塔、弥撒曲与清唱剧等声乐体裁为面,对巴罗克与古典声乐艺术的发展轨迹做一立体性的扫描,其间穿插作者评析以及两个时期声乐艺术风格的比较,力图在宏观描述的基础上,进一步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巴罗克时期的管乐作品风格
收藏 引用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5年 第2期 75-76页
作者:李小科天津音乐学院管弦系天津300171 
在西方音乐史上,巴罗克时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管乐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艺术风格的演变和角色的转换,对其后的维也纳古典乐派、浪漫乐派、民族乐派均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管窥巴西设计——“康巴那兄弟,巴罗克与洛可可”设计作品展
收藏 引用
《艺术与设计》2013年 第3期2卷 179-182页
作者:娄筱雨 
康巴那氏设计,因忠于巴西文化而独特,因碰撞其他地区设计文化而愈加成熟。但只有当其工艺质量与文化高度成正比时,才能真正舞台宽广视野辽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