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师陀"
49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小人物的悲观和期望——评师陀的长篇小说《结婚》和《马兰》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学)(下)》2010年 第11期 110-111页
作者:王雯河南艺术职业学院 
许多蛰伏于都市底层的小人物,在面对五光十色的都市风景时,体验着幻灭的悲哀和觉醒的沉重。他们的人生形态和悲剧命运,是作家师陀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师陀的长篇小说《结婚》和《马兰》,努力探寻着城乡下层小人物在面对社会现实时的悲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师陀作品的政治叙事
收藏 引用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 第6期34卷 83-87页
作者:王欣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河南焦作454000 
政治叙事一直贯穿师陀创作的始终,并与他的审美意识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有机统一。师陀早年的创作充满着战士的激情和对时代政治的热切关注,但也存在与左翼文学共同的症候;成熟后的师陀致力于对现实政治的深度掘进。克制与质疑代替了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师陀乡土小说中“游子还乡”母题的时空模式
收藏 引用
《集宁专学报》2008年 第3期30卷 11-15页
作者:刘元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内蒙古乌兰察布012000 
师陀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具有独特创作风格和追求的作家,乡土小说是其创作重镇。他以其深厚的文化品格和卓越的艺术才能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百顺街"、"果园城"及"无望村"等艺术世界,从而确立了在中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师陀:徘徊于乡土抒情和都市心理写照之间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0年 第4期 310-310页
作者:杨义 
文章认为,“芦焚与京派,衣装相近而神髓互异,这一点愈到后来愈为明显”。“前期师陀在乡土抒情诗中掺入嘲讽的时候,他对社会人生的切入层面与纯正的京派作家有所歧异,他不是从远离尘嚣的化外之地掘取原始人性,而是在习以为常的宗法制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无为而无不为:论师陀的文艺观念
收藏 引用
《殷都学刊》2009年 第3期30卷 99-102页
作者:张晓云浙江海洋学院萧山科技学院浙江杭州311258 
师陀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大陆一位个性鲜明且执著坚守着独立的艺术创作立场的重要作家。他始终严格地面向生活,反映生活,无意去追随流派,也难以界定他属于哪派。他的作品沉实而不高亢,描摹世态人情,刻画社会风习,虽然缺乏强烈的时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沈从文与师陀:创作个性的自觉追求
收藏 引用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2期28卷 33-37页
作者:阎浩岗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沈从文与师陀都是自觉追求创作个性的作家。在创作方法上,沈从文虽然对前辈小说家有所继承,与废名也有类似之处,但他自觉追求个人独特风格,在创作宗旨、创作对象方面都与众不同。师陀同样以风格独特而著称,他反沈从文之道而行之,以揭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四十年代讽刺小说的时代风貌和风格特征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2年 第1期 80-85页
作者:王卫平 
现代小说史中,讽刺小说和抒情小说一样是一支重要的流脉.五四时期,作为鲁迅的讽刺时代,使讽刺小说一开始就起点很高,但时代只推出了讽刺作家的伟大代表,还没有形成讽刺文学的大发展.30年代,讽刺小说颇为发达,老舍、张天翼、周文等人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上海老作家们——十位上海老作家侧记
收藏 引用
《新文学史料》2004年 第1期 100-108页
作者:涂光群 
很长时期,上海是中国的文化、出版中心。那里集中了中国最早创办的许多出版机构,报纸杂志,他们的书刊发行,辐射到全国各地;同时,当然也荟萃了全国知名的文化人——学者、作家、艺术家、报人,编辑家和出版家。中学时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呼兰河传》《果园城记》并论——中国现代文学比较研究之一
收藏 引用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 第5期23卷 102-109,116页
作者:罗炯光 
尽管它们作者的境遇有所不同,《呼兰河传》与《果园城记》给人的印象仍然是:被人遗忘。近几年情况有所好转,但“被人遗忘”——作为一种总的评估,还不算怎么夸张。无论如何,这是不公平的。《呼兰河传》、《果园城记》的思想艺术价值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呼兰河传》《果园城记》并论——中国现代文学比较研究之一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1年 第2期 297-298页
作者:罗炯光 
作者认为:“《果园城记》从清末写到民国二十五年,《呼兰河传》反映的年代大约从1911年到1913年。”二者时、空、人的不确立性,是为了强调历史生活与文化性格的普遍性与重复性,呼兰与果园的人们世世代代过的就是这种非人的生活,守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