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希克厉"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爱和恨,都是生命在燃烧——试论《呼啸山庄》中的希克厉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1989年 第2期11卷 4-8,21页
作者:方平 
英国杰(Ian Jack)教授为“牛津版”《呼啸山庄》写序(1981),开头第一句话就是:“《呼啸山庄》是最让人猜不透的英国小说之一。”的确,有“我们现代文学中的斯芬斯”之称的《呼啸山庄》是一部最难以理解,因此又是最容易被误解的一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呼啸山庄》中夫性格分析
收藏 引用
《时代文学》2008年 第24期 61-62页
作者:杨中华周口职业技术学院 
  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惟一的一部小说,>部分地继承了描写恐怖瀑力和神怪的哥特小说的传统,无论在主题结构上,还是在艺术构思上,作品都表现出女作家超乎寻常的独创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希克厉和曹七巧形象之比较
收藏 引用
《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2期25卷 74-76页
作者:齐雪艳伊犁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新疆伊宁835000 
《呼啸山庄》中的希克厉和《金锁记》中的曹七巧,虽然不是同一个时期、同一个国家、同一个民族、同一个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但是,他们都是中外文学史上独特的艺术形象。从他们的变态心理入手,对两个人物形象加以分析和比较,了解他们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呼啸山庄》中希克厉形象的审美价值
收藏 引用
《云梦学刊》2009年 第5期30卷 118-121页
作者:郭建辉四川外语学院学报编辑部重庆400031 
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主要人物希克厉占据着小说的中心,是小说艺术魅力的重要来源。长期以来,对希克厉专制和残暴等表层性格上的评价,多是以现实的道德评价代替审美判断,但从希克厉的爱情缺失和复仇意志形成角度,可以找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拂拭历史的尘埃 重现艺术的光彩——试论哥特式小说的艺术特点、成就及影响
收藏 引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 第1期23卷 35-45页
作者:刘新明 
18世纪的小说发展注重理性、常识和机智。而哥特式小说的问世一反当时的小说风格,它那独特的创新正好满足了新时代人们正在摸索着的审美趣味和对神秘事物的好奇心。这个小说流派垄断着当时英国文坛,吸引着各个阶层的读者群。哥特式小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匠心独具——谈《呼啸山庄》的艺术手法
收藏 引用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1992年 第Z1期 89-94页
作者:茅维 
《呼啸山庄》取材于英国英格兰北部荒野的庄园生活,揭示了那里粗野的民情风俗和维多利亚时代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和封建庄园主之间的冲突,各阶级之间激烈的斗争情景,愤怒控诉了使渴求爱情、友谊和知识的人变得孤独,心理扭曲以致于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呼啸山庄》的哥特式特征
收藏 引用
《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 第2期 92-94页
作者:董静 何琼东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武汉大学外语学院 
受18世纪中后期哥特小说的影响,艾米莉.勃朗特在其《呼啸山庄》中运用了哥特式艺术手法来烘托主题、构造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刻画环境、揭示人物的心理冲突,为作品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本文拟从主题与情节构造、环境刻画、人物形象塑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窒息与回归——浅谈《呼啸山庄》中的人性表现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1999年 第4期 57-58页
作者:梁兵 张红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于“不一”中见“整一”——《呼啸山庄》艺术建构评析
收藏 引用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01年 第1期 53-61页
作者:孙胜忠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有一位只活了30岁,仅凭一部小说就为其身后留下小说家美名的女子,她就是艾米莉·勃朗特(EmilyBront(?),1818—1848),这部小说就是《呼啸山庄》(WutheringHeights,1847)。《呼啸山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