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帖学"
366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视图:
排序:
金伯兴的碑融合之道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6年 第4期 34-37页
作者:吴绍 
在当下的行草书创作中,真正以碑融合而论,写出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语言和个性风格,且有一定影响力者,无疑,金伯兴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位。作为当代书家,金伯兴以一手奇谲的"丑怪书"显名书坛,其书自然无饰、古淡质朴,显示出独特的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帖学”的术来源与实践倡导诸问题——“新帖学”论纲之三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08年 第3期 102-111页
作者:陈振濂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随着术研究的深入,也随着书法越来越摆脱泛泛的文字书写而走向专业化的艺术创作,"新帖学"的理念自然而然地脱颖而出。由对传统"帖学"的研究所得出的"行草手札"、"名家"、"墨迹"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共和国书法一峻峰——毛泽东书法艺术论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2年 第10期 102-115,209页
作者:龙红 廖科 王玲娟重庆大学艺术学院 重庆市书协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书法》曾于上个世纪末期主办过影响较大的'中国二十世纪十大杰出书法家'的评选活动。经过专家及群众的投票评选,毛泽东进入'中国二十世纪十大杰出书法家'行列。至少,如此结果代表了彼时阶段性、时代性的共性认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统书印资源的全新整合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6年 第11期 84-88页
作者:范迪安 
在我看来,王镛的艺术成就十分突出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坚持继承传统与开拓创新的统一。他对传统的书法史理论和各种书法资源进行了深度研究,尤其是超越已经熟知的碑帖学传统,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中国书法的起源和初生时代,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姚华与康有为书法观念之比较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4年 第1期30卷 208-210页
作者:徐传法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忻州师范学院书法研究中心山西忻州034000 
晚清时期,碑之风,盛极一时。康有为在日渐凸显的碑理论的影响下,提出了"尊魏卑唐"、"尊碑抑"等书观念。姚华作为同时代的一代通才,书法影响重极一时,成为当时的书法重镇,其书观念是尊碑不抑,与康有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晚明表现主义书风与碑思想的滥觞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07年 第3期 56-60,93页
作者:吕金光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晚明表现主义书风的形成源于碑思想的滥觞,是最早向碑习,中含碑的范例。应该说晚明书风的形成与晚明碑思想的滥觞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海归阁周年记
收藏 引用
《收藏家》2004年 第5期 11-17页
作者:陶喻之 
一年前“海归”的《淳化阁》最善本,在经历大展、大赛、大讲坛系列活动庆典洗礼,接受专家、公众隆重检阅稍后.仿佛喜庆完婚新人,被延入洞房,恬然隐身于幽邃静谧的上海博物馆地库、一架以西汉金丝楠木特地度身打造的四屉匣床之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行草创作缺什么?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6年 第1期 28-29页
作者:祝帅中国艺术研究院 
毫无疑问,在展览、行业协会、院教育、艺术市场和出版传媒的共同努力下,当代书法创作在新世纪以来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成就。在各种书体之中,尤其以行书和草书的成就为最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行书和草书的书写便捷,具有强大的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书法的历史走向不能迷惆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1990年 第1期 52-55页
作者:黄绮 
一汉字的前身是图画,在由图画过渡到文字之间,有一个'图画文字'的阶段,'图画文字'是半看半读的工具,但它纪录语言,就要逐渐走向完全能读性的符号,这就产生了汉字。象形字早已不是图画,篆书中的原是象形字,也有很多看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简经纶的章草复古之风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8年 第12期 23-26页
作者:赵晓娇暨南大学文学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在民国书坛延续碑继续发展,帖学融入、汉晋简的出土、文字改革等综合因素影响之下,一场章草复古之风悄然掀起。简经纶独辟新径,直接跳过规范化的章草线脉,直追简牍章草本原,开拓章草书法,并有了章草入印的风格体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