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帽筒"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清末民初浅绛彩瓷“爱砚遗风”帽筒赏析
收藏 引用
《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 第11期230卷 6-9页
作者:杨炤宏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1 
七十年对于中国陶瓷史来说仅仅是短短一瞬间,但在这短时间内产生了一种与国画结合的陶瓷艺术--浅绛彩瓷。它的出现、发展、影响,印证了我国陶瓷史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文章通过赏析一件山西博物院馆藏浅绛彩人物帽筒,浅析浅绛彩的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菏泽地区博物馆馆藏帽筒赏析
收藏 引用
《东方收藏》2023年 第10期 20-22页
作者:孔凡胜 陈霞菏泽市博物馆山东菏泽274002 菏泽市文物研究院山东菏泽274003 
在菏泽地区各博物馆的馆藏品当中,清代中晚期至民国时期瓷帽筒数量巨大、形制多样、纹饰繁缛,反映了帽筒在菏泽地区的发展脉络。结合古代菏泽地区民风民俗来看,帽筒从为了放置官应运而生,到成为文人雅士赏玩和寻常百姓实用的一种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刷花帽筒亦可人——大贵州滩博物馆藏珍
收藏 引用
《东方收藏》2020年 第5期 42-47页
作者:周睿 葛卫增不详 
帽筒,顾名思义,是清代中期官员放置官的器物。随着历史的变迁,帽筒的用途发生了变化,多成了搁置鸡毛掸、小画轴的器物,更成了妇女陪嫁的必备之物和众多家庭的陈设品。帽筒创造于清代嘉庆年间,鼎盛于晚清乃至民国时期。我国最早的帽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略论“帽筒”笔的陶刻装饰与文化意境
收藏 引用
《陶瓷科学与艺术》2019年 第12期53卷 46-46页
作者:钱陶峰不详 
陶器制作是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中最经典的技法,制成的作品皆古色古香,稳重耐看。陶制艺术品的存在也为其他艺术形式提供了生长的土壤,陶刻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紫砂制品中最重要的装饰技法。本文所选取的是一件帽筒,通过对其陶刻装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末民初的醴陵釉下五彩
收藏 引用
《大美术》2006年 第11期 86-87,135页
作者:朱裕平 
清末民初引起轰动的醴陵釉下五彩,在工艺上和艺术上确有不同寻常之处,对世纪初相对保守的中国陶瓷艺术是一个促进。鲜丽的釉彩、新颖的画法使清末民初的醴陵釉下五彩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虽然质量很高,但产量却很少,历经八十多年世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晚清陶瓷书画家蒋玉卿的题款代笔(二)
收藏 引用
《陶瓷科学与艺术》2017年 第2期51卷 80-84页
作者:李俨 
(接2016年11期)(二十一)高心田被代笔时间:光绪11、16、17、26年。例如:山水帽筒、花鸟帽筒(见《浅绛彩瓷品鉴》第142-143页)。高心田,原名鉴明,别号一桂。斋名款:倚竹轩。工人物、山水、花鸟,他的作品,见于光绪七至三十三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独特的历史文化遗存——漫谈西递建筑文化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06年 第11期 61-页
作者:陈爱玲辽宁师范大学艺术学院 
踏入西递境地,烟雨蒙蒙纵横交错的黛瓦粉墙在青山的掩映下呈现出一派清新野逸,淳朴的气息.西递村位于安徽省黄山市黟县东南部,四面环山,两条溪流从村北、村东经过村落在村南会源桥汇聚.由于历史上较少受到战乱的侵袭,也未受到经济发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式根艺作品
收藏 引用
《花木盆景(下半月)》2001年 第8期 62-页
作者:张耀武 
《异曲同工》系数百年桑木制成。采材时树木已自然离生五年,表层被虫蚀厚约5cm,留存部分已接近白骨化,硬如铁石。两为同一材料一分为二,风格、质地、大小基本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作品形态端庄古朴,既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作品,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