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幕表戏"
2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幕表戏“赋子”的语言艺术及对当代剧作家的启示
收藏 引用
曲艺术》2017年 第3期38卷 101-108页
作者:王建浩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幕表戏的赋子有以下四个特点:追求好记易传;喜用平行句式;善用"比兴"手法;赋排夸饰的描写手法。赋子的语言艺术对当今曲剧本创作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学习它的手法可以使剧本的语言更具舞台性,适合剧种的特点,是提高曲唱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幕表戏”的历史困境及其生存现状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3年 第8期 78-85页
作者:郑劭荣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20世纪50年代初期,曲"幕表戏"广受批评,随着曲导演制的建立,"剧本制"取代"制","幕表戏"总体上陷入生存困境。其经济土壤的流失加剧这一趋势。曲口头剧本的大规模整理、记录以及由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曲的“幕表戏”传统与“口头程式”特质
收藏 引用
剧(中央剧学院学报)》2014年 第6期 92-106页
作者:王建浩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 
"剧本"和"幕表戏"是中国曲剧目产生的两条途径,而大部分的花部曲是从"幕表戏"发展而来的。"幕表戏"最突出的特征是口头程式,在古典曲和花部曲中都有大量的例证。口头文学亟待建立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幕表戏的意义——以建湖金乐淮剧团为例
收藏 引用
《音乐大观》2012年 第11期 281-282页
作者:祁彦香江苏省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本文简述建湖县民营淮剧团——"金乐淮剧团"经营概况,以幕表戏演方式活跃于苏北农村市场,剧团仅凭就能演出,这是舞台演艺术上的奇迹。黑格尔说过,凡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淮剧幕表戏同样如此。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的幕表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们还要幕表戏吗?——读欧阳予倩的《谈幕表戏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19年 第7期 4-9页
作者:陈世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 
幕表戏的历史、现状和价值是我国剧学领域被忽视的课题.欧阳予倩先生不但写过幕表戏,而且演过好几年幕表戏,所以他在1957年写了《谈幕表戏》.这篇文章虽然只有五六千字,可是很有价值,既是对中国幕表戏历史的回顾,又是创作经验谈.回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张幻尔 纪念滑稽大师张幻尔先生逝世50周年
收藏 引用
《中国剧》2016年 第1期 74-75页
作者:顾聆森 
苏州滑稽异军突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但并不是八十年代的产儿。准确地说,它奠基于建国初期,而成形于五十年代末。"苏滑"的历史奇迹的产生,和一个杰出的名字紧紧相连,那就是滑稽前辈、著名演艺术大师张幻尔。离开张幻尔先生,就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邵江海与“捡”:民间艺人的编剧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华曲》2014年 第2期 185-197页
作者:潘培忠中山大学中文系 
'捡'是闽台歌仔界的行话,指的是捡者'将自己演过或看过的'移植到新的剧团或剧作。1歌仔至今仅有百余年历史,它并不像京剧、梨园等前辈'那样千锤百炼,炉火纯青,形成了无与伦比的程式体系'2,特别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路头”赋子文本的程式研究——以越剧为例(上)
收藏 引用
曲研究》2014年 第3期 262-278页
作者:沈勇 谢青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成教院 
前言"路头"又被称为"活"、"水"、"爆肚"、"提纲"、"幕表戏"、"搭桥"、"条纲"、"山头"等,不同的地方剧种有各自不同的称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和袁雪芬谈“袁雪芬剧观”
收藏 引用
《中国剧》1993年 第7期 42-47页
作者:胡导 袁雪芬 
胡导教授提出在斯氏、布氏、梅氏三大剧观之外,还存在把话剧的写实与曲的写意相结合的“袁雪芬剧观”,正是这种剧观开创了越剧的新生面,并影响了整个形态,不宜把某些剧种的特点当作整个中国曲的特点来概括。综合性艺术机制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论邵江海艺术特色及当代意义
收藏 引用
《中国剧》2017年 第9期 56-57页
作者:林志杰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 
邵江海是海峡两岸敬仰的歌仔艺术大师,他一生对歌仔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包涵了文学剧本的创作、歌仔音乐的创作和民间歌仔的创作等。更是开启了歌仔幕表戏到剧本文学的崭新篇章,创编了一定数量的歌仔定型剧本,为歌仔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