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平庸之恶"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何士光小说人物形象的“平庸
收藏 引用
《艺术评鉴》2021年 第15期 7-10页
作者:朱永富贵州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 
从总体上看,人的“平庸不仅表现为个体对超越性精神的缺乏,同时也表现为个体对社会伦理规则的触犯。个体“平庸的产生,既与物质和自我感觉等社会生活方面的匮乏有关,也与特定时代的社会结构有关。何士光对“平庸人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的审美化与诗性正义论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2016年 第2期36卷 173-183页
作者:王建刚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是文学艺术中的常见主题。""在艺术中经过一种"审美化"改造后得以蜕变与净化,并获得在现实生活中不曾有的新质。与此同时,它也被赋予一种独特的诗性认识价值和审美伦理功能。由此,艺术中的""既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象学视域下德国反思题材电影叙事策略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18年 第9期 28-30页
作者:吴宇 王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5 
德国反思题材电影自战后以来已经成为一种电影现象,从战后德国新电影运动时期沃尔克·施隆多夫的《铁皮鼓》到新世纪以来的《再见列宁》《帝国的毁灭》《窃听风暴》等,德国电影从来都没有停止对反思题材电影的多角度挖掘。《缄默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反思欧洲政治电影中的指控性记忆与新纳粹主义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23年 第6期 109-115页
作者:张涛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 
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20年代,部分欧洲政治电影聚焦于二战前后的反犹主义、纳粹主义并形成互文书写。多代际多国别导演先是关切现实语境并作出指控性记忆的拷问,又集体转向围绕新纳粹主义的创作。通过对相关影片深入读解,寻求反犹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的姐姐》:“通俗剧”与“开放式”结局的不可能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2021年 第3期 70-73页
作者:陈捷南京艺术学院 
《我的姐姐》引人关注的首先是一种由"重男轻女"倾向而导致的具有冲突性的家庭伦理叙事。影片意图揭示一些严肃的社会问题,但又以一种"通俗剧"的方式在爱恨交织中构建了"我是姐姐"和"我的姐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影《朗读者》与“孤岛人生”反思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18年 第4期 150-152页
作者:孟昕颖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电影《朗读者》以二战后的德国为背景,讲述了一场畸形的恋情,一件尘封的罪以及一段救赎旅,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剧中人物或多或少都曾犯下过"平庸之恶",折射出普遍存在的"孤岛人生":形同孤岛的生活方式,才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卡夫卡悖谬艺术折射的法哲学精神——以《审判》为例
收藏 引用
《东吴学术》2021年 第2期 121-127页
作者:沈颖尹不详 
文学幻想对法律理性认识世界进程中挑战固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而《审判》作为卡夫卡屈指可数的长篇小说,前所未有地受到文学与法律学者的共同关注。在卡夫卡看似阴冷、孤独的短暂一生中,始终保持着对写作的绝对热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纳粹题材电影《波斯语课》浅析
收藏 引用
《声屏世界》2021年 第18期 99-100,104页
作者:葛同春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战争给世界各个国家、民族的人民带来了不同程度上的灾难,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屠杀迫害便是人性扭曲的至暗时刻。电影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的记录手段,应传达出民族的文化心理和社会意识的嬗变,正视历史的真相。2021年3月19日在中国上映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奥威尔的小说看极权主义
收藏 引用
《湘潮(理论版)》2011年 第4期 33-33,49页
作者:穆晓辉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1231 
奥威尔认为艺术和宣传是不可能完全分开的,其小说的政治性主要体现在反极权与反乌托邦话题中,形成了特有的"奥威尔式"。无论是用寓言还是用虚拟式的故事,奥威尔的作品都富有虚拟的真实。在政治小说中,他不仅揭露极权主义的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思想者的孤独与勇气——评传记电影《汉娜·阿伦特》
收藏 引用
《现代传记研究》2017年 第1期 227-242,281-282页
作者:斯日中国艺术研究院传记文学杂志社 
传记电影作为'大传记'概念里一个新兴的类型,在传记研究中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尤其随着传记电影在世界范围内掀起新的小高潮,相关评论和研究日益显示出不凡的影响力。2012年上映的传记电影《汉娜·阿伦特》达到了传记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