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平署"
1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粉墨傲王侯
收藏 引用
《剧本》2008年 第6期 24-49页
作者:胡月伟浙江省艺术研究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代庆和园事件考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2年 第1期13卷 94-96页
作者:海波 
清代道光朝以后,京剧逐渐脱胎于徽汉二调,形成独立的剧种。同光之间,京剧艺术达到其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从此,在中国戏曲舞台上独领风骚,雄踞国剧首席一百多年。但是,京剧真正为戏曲史家、戏曲理论家所普遍关注,作为一个专门艺术门类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史料记载中的第一位琴师——沈湘泉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1993年 第4期14卷 96-97页
作者:李锋 丁汝芹 
咸丰11年(1861)5月,在清廷内务府升平署档案里,留下了以民籍学生身分进入宫廷的一位琴师的记载,这就是史料记载中的第一位琴师——沈湘泉。现存于档案馆的升平署史料“为新挑民籍学生行给月银、白米呈稿”一项中,保存着如下两份公文: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叶锦添:与书共生
收藏 引用
《明日风尚》2009年 第8期 173-177页
作者:张琛 李雁刚 
别人爱书是爱读书,叶锦添却笑言自己与书是"共生关系"——他爱读书,爱藏书,甚至每每踏入书店,都想要自己制造出整间店的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假如古代有“艺考”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17年 第5期 26-27页
作者:《艺术教育》编辑部<艺术教育>编辑部 
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六艺”教育:礼(仪式、行为)、乐(音乐、舞蹈)、射(弓术)、御(马术)、书(书法)、数(算术)。“六艺”在当时已得到充分的重视。有资料表明,在西周时期设立的乡学中,音乐已经成为一种正式教授的学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昇宝筏》版本叙录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12年 第1期 323-344页
作者:张净秋首都医科大学 
清内廷连台本戏《昇宝筏》之版本,傅惜华先生所撰《清代传奇全目》曾录,惜后佚失,然今有若干资料被发现。据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所藏残存手稿知此书录有"承应大戏"一卷,且其《例言》云:"清代宫廷之‘承应大戏’,内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升平署藏《能仁寺》题纲本来历考
收藏 引用
《内蒙古艺术》2015年 第2期 64-67页
作者:刘尧晔内蒙古自治区艺术研究所 
清代作为第二个实现了"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和元代一样,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显著地表现为戏曲曲艺等俗文艺的繁荣。特别是戏曲,在清中后期的北京这一特殊环境里集众家之大成创造出了京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境界,得到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顾琳、周作镕其人及其书画——《顾吉山仿古山水册》析
收藏 引用
《书画艺术》2016年 第3期 51-57页
作者:沈江江苏省南社研究会 苏州文艺评论家协会昆山分会 昆仑堂美术馆 
顾琳和周作镕都是清代书画家.但一位生活于康熙、乾隆年间,一位生活于清末,两者相隔有1 00多年,不可能有交往.也没什么关系。后世收藏家却深含妙心,在一本册页中同时收入了他们的作品.在此乘着雅兴合起来将他们谈论一番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东岳庙碑刻看旧京伶人信仰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02年 第3期 117-124页
作者:杨连启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北京东岳庙有座喜神殿,设在后罩楼东北角,殿角立有一石碑,民国十七年(1928)立,题名《梨园重建喜神殿之碑》,有陕西张鼎乾撰文,河南王廷弼篡额,概因二人为陕西、河南籍梨园弟子,有关二人的生已无从察考。碑文记载,东岳庙原有旧喜神殿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齐如山剧学探析(上)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13年 第1期 5-21页
作者:沈达人中国艺术研究院 
2007年,我写了一篇《齐如山述评》。2008年,发表于《戏曲研究》第75辑。这篇文章谈到齐如山的生、创作和剧学,当时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近两年来,再读齐如山的戏曲论著,深感《齐如山述评》对齐如山剧学的阐释过于简略,因此为文做进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