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恒定应力加速退化试验(CSADT,Constant Stress Accelerated Degradation Tes-ting)方案中需要确定的变量有应力水平、各应力下样本量、监测间隔和各应力下监测次数.如何对CSADT的应力水平进行优化目前很少有人探讨.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在费用约束下将上述4个变量进行综合优化的方法.首先用随机过程描述CSADT下产品的性能退化过程,然后以产品在使用条件下p分位寿命可靠度的渐近方差最小为目标,以试验费用不超过预算为约束条件,给出CSADT的4个优化变量,并给出应用该优化方法的仿真算例.最后,优化方案对模型参数偏差的敏感性分析表明,在一定偏差范围内优化结果具有良好的稳健性.
摘要:在将二维周期性点阵类材料等效为具有非局部化本构的微极连续介质的基础上,运用优化技术,探讨了基于材料相对密度和微单胞特征尺度两类变量的优化结构应力的方法,给出了针对最小化结构关键部位应力、结构最大应力最小化、最大化结构关键部位安全储备三类特定目标的结构与材料一体化协同优化结果.利用圆板小孔应力集中的数值算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摘要:以穗莞深城际铁路新塘站特大桥为背景,采用Midas civil 2012建立该桥的空间有限元模型,并对调整前后的预应力钢束张拉控制应力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调整曲线梁桥内外侧预应力钢束张拉控制应力,可明显减小曲线梁桥截面内外侧的应力差。
摘要:高强复合材料的低位错存储性能及其引发的强塑倒置问题阻碍了该系列材料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新颖的形变驱动冶金方法,设计了一种巧妙的具有粗细晶粒异质结构的纳微混合SiC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基于背应力理论对累积的几何必须位错和晶内分散的SiC颗粒进行调控,使得背应力与外在施加应力保持动态平衡.这是本策略实现材料强塑性协同的关键.所设计的SiC_(5np-5μp)/Al复合材料的极限抗拉强度和均匀伸长率分别为324 MPa和12.9%,达到SiC_(10μp)/Al抗拉强度的181%,而塑性仅损失了约3%.因此,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背应力优化的强度-塑性协同新策略.
摘要:提出了一种新的预应力空间结构体系—弦支骨架结构,是由辐射状布置的骨架结构与一道或数道环向布置的弦支体系组成。利用弦支体系调整骨架部分的内力分布,大大降低主梁最大弯矩的峰值,减小主梁的挠度;同时,弦支体系部分对底环梁产生压力,与骨架部分对底环梁产生的拉力可以部分相抵消,大大降低了结构体系对下部结构的要求。采用参数分析法进行了应力优化。通过对弦支骨架结构的受力特性包括抗震特性及整体稳定性能的研究,验证了弦支骨架结构的可实现性。最后,提出了对弦支骨架结构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摘要:针对海上风机过渡段结构,考虑风机多尺度优化模型和所受环境荷载采取极端情况下,引入双向渐进结构拓扑优化方法,以全局应力最小化为目标、体积为约束,对风机过渡段进行优化设计;并在自主研发的LiToSim平台基础上,嵌入风机优化数值计算程序,最终形成一款关于海上风机过渡段拓扑优化的定制化软件TUR/TOPT.借助定制化软件TUR/TOPT平台,对比过渡段传统柔度优化与应力优化结果,突显出应力优化在减材设计过程中结构应力明显降低且能有效避免应力集中等方面的优势;TUR/TOPT软件的生成在风机建设选型过程中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摘要:考虑螺纹牙和基体的弹性变形,根据受力平衡方程和变形协调方程,构造线性方程组,建立了连接螺纹接头载荷分布特性的理论计算方法。采用迭代的方法,完成了全尺寸连接螺纹螺距P的优化,结果表明,针对连接螺纹螺距的优化极大地改善了螺纹牙载荷分布极度不均的现象,实现了螺纹牙均匀承载的变螺距结构设计。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上扣扭矩状态下参数影响,结果表明,螺距P、牙高h等牙型参数全尺寸变化对提高强度性能效果不大,而降低前端几扣高度可以小幅提高连接螺纹接头的强度,但发生粘扣的风险却成倍增加。分析了外螺纹剪应力槽结构对连接螺纹性能的影响,并完成了相应参数优化。扭弯复合载荷作用下的连接螺纹接头应力分析表明,在产生弯矩的载荷作用下外螺纹受拉侧应力升高、受压侧应力降低,内螺纹则相反,环向Mises应力呈余弦函数分布。
摘要:以某2.6 Mt a逆流连续重整装置设计为例,通过对再生流程的升级,优化了氧氯化条件,提升了催化剂再生效果和操作便捷度;压缩机级间流程优化解决了级间凝液循环耗能问题。再生控制技术升级使再生过程更简单、安全、易于操控。耦合节能技术的开发进一步降低装置能耗。对反应器、加热炉等关键装备,平面布置及管道应力等方面进行一系列优化,提升了大型化重整性能和安全性。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逆流连续重整技术大型化开发进行总结,为超大规模重整装置设计提供了工程经验。
摘要:为了考察某复杂轨道车辆车体底架中部纵向连杆结构承受纵向压缩载荷的能力,分别将纵向连杆离散成体单元和壳单元,对整车模型进行纵向压缩工况计算,分析2种常规建模方式的计算结果差异和缺陷。为了解决以上2种常规建模方式存在的问题,提出在子模型中对纵向连杆关注区域全部使用体单元建模的方法来得到纵向连杆区域精确的应力结果,并根据精确计算结果对该区域的局部结构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车体结构有限元强度分析过程中,为了解决常规建模方式存在的问题,在合理选择切割边界的情况下,采用子模型技术可以更加快速精确地获得关注区域的应力结果;在车体结构设计中,充分考虑结构刚度的协调性有利于提高车体结构强度。
摘要:文章针对某斜拉桥运营期差异沉降较大的现象,分析了差异沉降对桥梁结构运营的影响,提出消除差异沉降产生的影响和调整主梁内力的方法,并在实施过程中通过采集关键参数验证内力调整方案的效果,找到运营期斜拉桥内力调整优化的方法,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参考。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