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延安文艺座谈会"
416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延安文艺座谈会趣闻
收藏 引用
《中华魂》1999年 第5期 29-29页
作者:姬乃军 姬睿 
57年前的1942年5月,毛泽东同志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这是一篇浓墨重彩的历史华章,为中国的文学艺术史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是一段被人们多少次讲述的史实,又是常说常新的史实,将是永久流传的珍贵文献。延安文艺座谈会是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曲的改革与发展——纪念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70周年学术研讨综述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12年 第3期 410-420页
作者:李小菊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为纪念毛泽东同志《存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2012年5月19—20日,由中国戏曲学、中国戏曲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共同主办的"戏曲的改革与发展——纪念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70周年学术研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族歌剧《白毛女》的戏剧核心与艺术价值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22年 第5期 4-7页
作者:黄蓉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 
1942年5月,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主义革命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强调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进一步加强了音乐作为救亡武器的观念认知,指明了意识形态领域内文艺的发展问题,推进了马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常州市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座谈会(发言摘要)
收藏 引用
《翠苑》2012年 第3期 4-7页
邹国平(常州市作家协名誉主席):当我们今天重温《讲话》,重温经典,回顾历史,正是因为《讲话》精神的指引,我们不但有一支英勇善战的拿枪杆子的军队,我们还有一支人数众多、气势雄壮的文艺队伍。他们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一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必要的“试错”和“渐进”的创造——秧歌剧《兄妹开荒》再研究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24年 第2期45卷 1-14页
作者:胡一峰中国文联 
秧歌剧《兄妹开荒》是诞生即经典的作品。结合此前问世的《拥军花鼓》和《十二把镰刀》来看,《兄妹开荒》既是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产物,也是文艺工作者长期探索的结果。这一探索过程贯穿着革命新内容和民间旧形式之间的矛盾,显示出中国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
收藏 引用
《党员生活(湖北)》2021年 第14期 35-35页
作者:于敏不详 
从1938年开始,全国各地的青年分头陆续往延安,往宝塔山走。到延安的青年基本都是左翼进步青年,受共产党思想的影响。此时,在延安大概形成了几个单位,最大的就是延安鲁艺(鲁迅艺术学院)和文艺界抗敌协(文抗),此外还有一些民众剧团和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坚持人民立场,描绘新时代的恢宏气象——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2022年 第3期 4-5页
作者: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 北京美术家协会100102 
1942年5月,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美术工作者共有21位。后,版画家胡一川在日记中写道:“毛主席的讲话让我们的思想豁然开朗,许多问题都明确起来了,要提高艺术水平,首先要到人民中去”,“我下了决心要真正深入到下层的群众中去体验生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向生活请教,捕捉生动鲜活的音乐形象--写在“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发表80周年之际
收藏 引用
《音乐创作》2022年 第3期 113-115页
作者:张千一中国音乐家协会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在80年前那次对中国现代文艺史产生重大影响的座谈会上,毛主席提出了“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问题。记得16年前的2006年,我参加了中组部办的全国“四个一批”人才“延安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延安文艺座谈会延安作家的转型之路--以何其芳的转变为例
收藏 引用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科学版)》2022年 第2期36卷 106-115页
作者:周思辉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贵州贵阳550025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是延安作家集体转型的分水岭,何其芳的转型之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他开始反省自己曾经高度认同的“写熟悉的题材”思想,也不再认为“文学在革命中的作用不大”。他的思想与文艺观高度认同毛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成长叙事与政治美育:论红色经典电影中的少儿形象及其当代回响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24年 第1期 15-21页
作者:万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在中国文艺界,“红色经典”一词具有专属内涵,据孟繁华考证,“红色经典,是指1942年以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导下,文学艺术工作者创作的具有民族风格、民族作派、为工农兵喜闻乐见的作品。这些作品以革命历史题材为主,以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