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在室内恒温条件下 ,采用乙醚半麻醉点滴法测定了异丙威、噻嗪酮及其复配对稻褐飞虱 4龄若虫的毒力 ,用Horsfall的毒力试验设计和Sun的共毒系数法评价了 2种药剂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 ,异丙威与噻嗪酮混用 ,其LC5 0 剂量异丙威与噻嗪酮比例 ,除 6∶4和 1∶1两个配比外 ,其余配比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其中以LC5 0 剂量 1∶9配比增效作用最大 ,毒性比率达 2 .0 8,共毒系数达 2 46 .86。
摘要:本研究设计了一种针对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半抗原的通用改造,制备了涕灭威和异丙威两种人工半抗原。通过分子模拟手段和制备鼠源多克隆抗体对半抗原改造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终涕灭威抗体效价为5.84×10^5,对涕灭威的IC50为0.225μg/mL,对涕灭威半抗原的交叉反应率为107.14%;异丙威抗体效价为4.1×10^5,对异丙威的IC50为0.4μg/mL,对异丙威半抗原的交叉反应率为105.26%。经该通用改造后的半抗原可以代替目标药物用于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
摘要:设计了以有机酚为原料制备氘代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有机酚(Ⅰa~Ⅰc)在Na OH催化作用下,经与三光气(BTC)反应,合成了中间体氯甲酸酯(Ⅱa~Ⅱc),再与一甲胺-D3-盐酸盐缩合反应,制得目标化合物(Ⅲa'~Ⅲc')。设计的合成路线避免使用异氰酸酯,且操作简单,工艺流程短,副产物少,收率可达60%以上,氘同位素丰度没有降低。产物经HPLC、MS、1HNMR和13CNMR表征,结果表明,化学纯度〉99%,氘同位素丰度〉99 atom%。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