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弗洛伊德主义"
36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现代现实主义小说的探索
收藏 引用
《小说评论》1989年 第6期 11-16页
作者:尹鸿 
尽管新时期中国文学流派纷呈、色彩斑烂,但现实主义文学却始终表现出巨大的生命力。它与中国读者长期形成的审美心理的契合,它自身所可能包含的丰富的社会信息和鲜明的意识形态倾向,它善于将想象世界转化为真实图景的独特艺术功能,都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精神分析理论与现代文艺批评
收藏 引用
《当代外国文学》1992年 第4期13卷 144-152页
作者:王守仁南京大学外文系 
精神分析理论自问世之日起,就与文艺批评结下了不解之缘.弗洛伊德在自己的心理学著作中曾旁征博引经典文学名著,以资阐发.如俄狄浦斯情结这一重要观念,便是用古希腊悲剧人物俄狄浦斯王命名.此外,他还撰文专门讨论文学艺术,成了精神分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卡夫卡笔记
收藏 引用
《文学理论前沿》2023年 第2期 263-292页
作者:特奥多尔·W.阿多诺 李云(译)约翰·沃尔夫冈·歌德大学社会研究所 中国传媒大学 河南科技学院 
【译者按】阿多诺在1937年至1953年撰写了《棱镜》中的十二篇文章,《卡夫卡笔记》是其中一篇。相对于阿多诺的《否定辩证法》(1966)和《美学理论》(1970),以及霍克海默的《启蒙辩证法》(1947)对20世纪科学信仰的批判,《棱镜》被认为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巴赫金的学术生涯、艺术哲学和审美视角
收藏 引用
《国外文学》1993年 第4期 84-94页
作者:彭克巽 
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1895—1975)是前苏联最有影响的文艺理论家之一。自1963年他重新修订的专著《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在苏联出版以来,欧美、日本和我国相继翻译出版了他的一系列专著,引起国际学术界热烈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心理学的发展看弗洛伊德的文艺创作观
收藏 引用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年 第3期19卷 107-112页
作者:雍少宏宁夏大学 
弗洛伊德关于文艺创作的基本观点,就是文艺创作是作家被压抑的愿望在幻想中的满足;伊谛普斯情结是文学中的普遍的主题;艺术家的艺术人格中具有宣泄冲动和升华能力的特征;艺术是对痛苦的补偿;艺术的审美价值在于作品能引起观众的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穆时英新感觉小说叙述模式的创新
收藏 引用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 第5期13卷 71-76页
作者:朱彤 
穆时英是新感觉派的重要作家,曾被誉为“中国新感觉派圣手”,收辑在《公墓》、《白金的女体塑像》和《圣处女的感情》集中的作品,代表了新感觉派的艺术风格。穆时英的小说主要接受欧美和日本现代主义思潮影响,包括欧美意识流和心理分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爱是一种能力——谈弗罗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收藏 引用
《语文建设》2005年 第11期 19-20,16页
作者:涂秀虹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艾·弗罗姆是'新弗洛伊德主义'精神分析心理学派最重要的理论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一生写下了大量著作,选自他1956年所著一书,是其中第二章的第二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精神分析学说与新时期小说创作
收藏 引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 第2期 54-61页
作者:尹鸿 
在与西方现代文化的广泛联系中,新时期小说与作为既是一种心理学思想又是一种文化哲学观念的弗洛伊德主义的联系,尤其引人注目。弗洛伊德主义对中国小说家的人生观、艺术思维、创作方法、审美方式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产生了一些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第11届国际文学和精神分析学大会述评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 第5期31卷 121-122页
作者:王宁 
第11届国际文学和精神分析学大会述评王宁第11届国际文学和精神分析学大会于1994年6月22日至26日在丹麦桑堡市举行,本次会议是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艺术心理学研究所和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英语系共同主办的,出席研讨会的5...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虚谷思想矛盾的扭结与嬗变
收藏 引用
《美苑》1999年 第5期 6-7页
作者:程明震南京东南大学艺术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