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弘仁"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视图:
排序:
石涛小品画的艺术精神
收藏 引用
《中华书画家》2015年 第10期 122-125页
作者:谭淑敏海南省博物馆 
石涛(1642-约1707)是中国绘画史上富有独创性的画家,有着传奇的人生经历和迥出尘俗的艺术才华。他原名朱若极,是明宗室靖江王的后裔,幼年时即遭家国之变,后遁入佛门,以书画自娱,与八大山人、弘仁、髡残合称为清初"四僧"。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四僧的绘画形式与文化意义
收藏 引用
《东方丛刊》2004年 第1期 39-48页
作者:张法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00872 
清初四僧弘仁、髡残、石涛、朱耷,在思想史逻辑上与属于晚明思想的徐渭不同,但在艺术史逻辑和心理模式上却与徐渭相似。在这一意义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下笔谁教泣鬼神 二千余载只四僧
收藏 引用
《艺术品鉴》2017年 第6期 16-23页
作者:良锋 
弘仁、髡残、八大、石涛,他们出生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域,但遇到了同样的人生困局,被逼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却又做出了同样的选择,得以安顿自己的心灵。虽风格各异,但时至今日影响尤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清净祥和 天人合一──智华法师及其绘画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国美术》1997年 第6期 38-39页
作者:陈方达 
清净祥和天人合一──智华法师及其绘画艺术陈方达打开中国美术史,我们会发现: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中不仅有许多不朽的以佛教为题材的绘画、雕刻作品,而且还有许多绘画成绩斐然,做出杰出贡献的佛教僧人,如八大山人、石涛、弘仁、髡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萧云从与新安画派
收藏 引用
《书画艺术》2012年 第5期 60-62,81页
作者:萧平江苏省国画院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江苏省美学学会 江苏省海外联谊会文化艺术委员会 江苏省政协书画室 
28年前出席安徽弘仁研讨会。会上,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高居翰教授发言,提出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弘仁《黄山图册》应为萧云从所作(代笔或他人更改款印所致)。此一论点,隔日即被徐邦达老师否定、纠正。《黄山图册》为弘仁偏旱时所作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渐江和我们——一个奇怪的艺术现象
收藏 引用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 第1期14卷 1-4页
作者:黄永厚 
<正> 一个积极进取的社会,认真关注荒疏冷峻的绘画流派,这件事的现实意义我看要远远超过历史了,因为任何遗产都有个毛病,害怕束之高阁.预备会上不是有位同志讲了句逗乐的话,引得哄堂大笑么?——“用渐江画法画画,别说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石涛的艺术实践看“一画论”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20年 第12期 22-24页
作者:刘东方福建省画院 
石涛(1642-1707),清初画家,原名朱若极,广西全州人。后隐蔽为僧,法名原济,号石涛,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济山僧、清湘老人、清湘陈人、瞎尊者等。与弘仁、髡残和朱耷并称为“清初四僧”,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即《石涛画语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热如火”的艺术——谈王炎林的画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1998年 第2期 28-29页
作者:陈传席南京师大美术系 
画画这玩艺,明清以来,都以“温润”为正宗,大部分的画我都不大喜爱,我喜爱“冷如冰”或“热如火”的艺术。所以,我喜爱弘仁和尚,写了不少研究弘仁的文章,最近又出版了两本研究弘仁的专著。弘仁的画寒光冷韵,咄咄逼人,真冷到了极致;倪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005年中国书画目录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2005年 第12期 182-184页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安画派的几点启示
收藏 引用
《艺术沙龙》2011年 第2期 184-199页
作者:林存安安徽美术家协会 合肥中华文化促进会 
因为有此生机、生意,才能把进入到自我精神或心灵中的对象"情化",与自我精神融为一体,由此得到解放。明清易代,民族危亡,社会动荡。长期生活在黄山、齐云山和新安江之间的画家们多为明代遗民,都重气节,身怀孤臣孽子之心,在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