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张厚载"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开风气之先声”——张厚载戏曲批评话语研究
收藏 引用
《戏曲艺术》2022年 第4期43卷 72-77页
作者:任婷婷中国戏曲学院 
本文分析张厚载戏曲批评话语中的三个特质:一是观剧笔记的书写方式更重演出时效,批评对象由“舞台下的演员”转向“舞台上的演员”;二是批评实践形成了以富含韵味的唱念、细致入微的做工为标准的范式;三是总结梅派艺术的意境之美,参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怀旧人之魂,哀今人之事——由张厚载与新青年派论争所引发的思考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14年 第3期 316-317页
作者:刘雅 刘浩洋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24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29 
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在这场以主张"建立新文学,打倒旧文学"的文化运动中,戏剧以其广泛的民众基础扮演者特殊的角色。以鼓吹新文化的先锋刊物《新青年》为阵地,新青年派与青年学生张厚载各为一方,展开了新旧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解读新青年派与张厚载戏剧论争的错位性
收藏 引用
《兰州学刊》2011年 第8期 145-149页
作者:王馨蔓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20世纪初中国发生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在这场立志于将人们从传统落后思想解放出来的文化运动中,戏剧以其广泛的民众基础扮演着独特的角色。新旧戏剧论争以《新青年》为主要论争平台展开思想交锋,响应着主流思潮。胡适、刘半农等"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重审五四时期《新青年》杂志上的旧戏论争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年 第1期 73-86页
作者:张鑫苏州大学文学院215123 
五四时期发生于《新青年》的旧戏论争,对20世纪中国戏剧与戏曲产生了深远影响。论争背后既有编辑策略的参与,更交织着转型时代的救亡动机、文化焦虑与艺术自觉等复杂信息。本文对这次论争的来龙去脉进行了梳理,并对其背后的《新青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戏剧观念现代化的历史转折——论《新青年》派的戏剧观
收藏 引用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年 第1期21卷 16-22页
作者:胡星亮 
中国古典戏剧是一种融汇“唱、念、做、打”等多种形式的诗剧艺术。经过元代杂剧、明代传奇的繁衍发展,中国古典戏剧在清代的京剧、昆曲等样式中达到其艺术的峰巅阶段。然而可悲的,也正是在这里潜埋下使它走向衰微的危机,——进入宫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族情结与世界眼光:重评“五四”旧戏论争
收藏 引用
《文化艺术研究》2017年 第1期10卷 64-71页
作者:穆杨南京大学文学院南京210046 
"五四"旧戏论争的本质在于传统艺术观和现代艺术观的一次正面碰撞,它对中国戏曲的发展影响深远。虽然《新青年》和张厚载都存在学理上的缺陷和态度上的偏激,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反思这场论争的价值。如果后人能同时汲取张厚载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齐如山剧学的科学意识
收藏 引用
《戏曲研究》2008年 第3期 315-325页
作者:梁燕中国戏曲学院 
齐如山先生(1877—1962)是中国近现代戏曲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理论家、剧作家、导演和活动家。他的杰出贡献不仅仅体现在为梅兰芳创作并导演了一大批富有代表性的京剧剧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再议齐如山与梅兰芳之关系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画报》2018年 第1期 34-41页
作者:梁燕 
众所周知,齐如山(1877-1962年)与梅兰芳(1894-1961年)的关系是中国京剧史上一段历史佳话。随着研究的展开,学界对齐、梅关系的研究也更加深入。比较公认的说法是,齐如山对梅兰芳取得的艺术成就和国际声誉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近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齐如山剧学初探
收藏 引用
《文化艺术研究》1997年 第5期 22-29页
作者:梁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