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张开济"
30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故宫围房文化区,北京,中国
收藏 引用
《世界建筑》2017年 第10期 92-95页
作者:王欣 CHEN Yuxiao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 
平常境界1954年,天安门观礼台建成,中国现代建筑先辈张开济先生主持设计。63年后,同样在这条中轴线上,张永和先生主持设计了神武门外东西围房的扩建。一南一北两极,一个起式,一个收式,皆是浑然天成,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两代建筑师,两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出口张永和
收藏 引用
《大美术》2006年 第9期 52-55页
作者:三斗米 
始终强调建筑师应该像艺术家那样对自身经历和生活环境保持敏锐与洞察力,像小说家那样深入细致地观察生活,像人类学家那样研究人们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及其意义,于是,我们得以见到了一个经常出现在媒体上的明星张永和:一个经常在策展人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唤回记忆:北京院20世纪50年代的“八大总”
收藏 引用
《建筑创作》2009年 第4期 178-191页
作者:金磊 李沉<建筑创作>杂志社 <建筑创作>杂志社采编部 
引子:我们要动笔写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BIAD)20世纪50年代"八大总"题材的文章是酝酿多年的愿望,虽由于工作的原因,我们先后与张镈、张开济,赵冬日、华揽洪、顾鹏程有过接触,但至少还有三位大师未曾蒙面。十年前的1999年主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张永和+非常建筑:唯物主义——张永和访谈录
收藏 引用
《中华儿女(海外版)(书画名家)》2013年 第1期 24-30页
作者:张永和 田霏宇 陈星同济大学城市建筑与规划学院 麻省理工学院的建筑系 
主持语:张永和的作品在九十年代为闭塞的中国建筑学界引入一股新风,并一直坚持着实践。作为成功的建筑师,他的事务所培养了一大批当今活跃的独立青年建筑师。作为建筑教育者,他历任多所国内外建筑院校的教授、院长,为培养下一代建筑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需要加强建筑师的代际研究——纪念《世界遗产公约》50年视角下的中国五代建筑师的认知
收藏 引用
《建筑设计管理》2022年 第12期39卷 89-96页
作者:金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评论学术委员会 中国文物学会20世纪建筑遗产委员会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0引言光阴似箭,仅2022年艰辛的年度建筑文化记忆就可蔚然成林。这里有岁月春秋,有往事风霜,更有记忆中的行业大事。以新中国五十年代业界“八大总”的华揽洪(1912-2012)及张开济(1912-2006)诞辰110周年为例,前者的作品思想集还在编撰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且说“不要脸”
收藏 引用
《心理与健康》2009年 第1期 46-47页
作者:周丁力 
有人曾经问建筑设计大师张开济说,你在“文革”期间被游街示众,备受欺侮,你是怎么熬过来的?张开济先生淡淡一笑,回答了三个字——“不要脸”——一个匪夷所思,又非同凡响的回答。在我们这个十分重面子的国度,说自己“不要脸”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筑梦空间
收藏 引用
《环球企业家》2014年 第17期 106-107页
作者:高松《环球企业家》编辑部 
三十年前,人们会说他是设计天安门观礼台的著名建筑师张开济的儿子,如今张永和被称为“中国现代主义建筑之父”。就任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主任,学贯中西,他很难简单认同歌德的名言“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因为他认为建筑是活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中国第一住宅区”是怎样建成的
收藏 引用
《新城乡》2017年 第2期 26-27页
作者:陈瞰 
作为西方“邻里单位”理论在中国的早期实践,百万庄在一个社区里完整地安置了居民所需的各项功能,如同一个小小的城市。现如今各种时髦小区的噱头越来越多,但是在浮夸的外表下,一个居住区所应固有的内核,反而越来越缺失邻里单位1953年3...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神游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偶记——纪念建筑大师张家德诞辰104周年
收藏 引用
《重庆建筑》2017年 第8期16卷 56-58页
作者:顾孟潮 
总有一些建筑凝聚城市的记忆,总有一些建筑拨动民众的心弦,重庆独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绕不开人民大礼堂。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甲子纪》全面地介绍了这座世界经典建筑的诞生、维修、改扩建和保护,它的出版,正如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设还是破坏
收藏 引用
《瞭望》2000年 第22期 33-页
作者:田东江 
《镇远,拿什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载2000年4月25日《北京青年报》),让人读来很不是滋味。本来,镇远这个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镇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现在却正在被大规模地“整容”,那些连著名建筑设计师张开济老先生自称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