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张弦"
3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张弦和北平艺专——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南北资源复合问题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2013年 第3期 52-59页
作者:李超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44 
本文围绕着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中重要北方焦点国立北平艺专,以南北互动的思路,重新发现新的被遮蔽的研究命题。以国立北平艺专作为本论题相关艺术资源的原发点;以张弦作为本论题相关艺术资源的参照点,进行相关的历史之物和艺术之物复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张弦作品从小说到电影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收藏 引用
《电影艺术》1998年 第4期 32-38页
作者:舒克 
张弦作品从小说到电影的历史价值与一个时代,造就一个时代的艺术家。一个时代的艺术家,又推动一个时代历史车轮的前进。出道于本世纪50年代、成就于80年代的张弦,正是这样一位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家。我们这代人的生活经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张弦代语抒愁闷 弹词开篇《莺莺操琴》赏析
收藏 引用
《上海戏剧》2007年 第9期 46-47页
作者:夏史 
弹词开篇《莺莺操琴》是《西厢记》开篇之一,是一支经常被演唱的传统节目。从文字内容看,比较单薄,具体写操琴的唱词只有三句。但它之所以能成为保留节目,除了唱调优美外,从说唱艺术的角度看,它自具其特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弹拨情爱之弦 剖析社会之刃——试论张弦作品从小说到电影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1998年 第1期 30-31页
作者:舒克南京 
一个时代,造就一个时代的艺术家。一个时代的艺术家,又推动一个时代历史车轮的前进。出道于本世纪50年代、成就于80年代的张弦,正是这样一位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家。我们这代人的生活经历、生存环境,与张弦作品中描写的人物命运、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张弦谈电视剧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1994年 第1期 46-47页
作者:张群力 
曾以创作了《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秋天里的春天》等电影剧作而驰名全国的金鸡奖最佳编剧张弦,自从担任了40集电视连续剧《唐明皇》的编剧以后,便和电视剧结下了不解之缘。最近,他又创作了两部当代题材的电视连续剧,一部叫《双桥的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炼狱的出口处——论张弦电影剧作中的女性悲剧形象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1991年 第3期7卷 75-80页
作者:梁天明 
当巍巍华夏的古文明还处于浑沌初开之始,中华女子便伴随着这样的记载——“跪女”,(甲骨文“女”为跪状)开始了她们悲惨的命运。当这样的命运被现代文明冲刷仅留下一些零星的残片时,著名剧作家张弦却已自己的纯情和男子的理性,塑造了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有关《双桥故事》的故事——张弦,秦志钰夫妇
收藏 引用
《当代电视》1993年 第6期 38-40页
作者:千子 
在1991年底那个多雪的冬季里,张弦、秦志钰夫妇来到苏南。 他俩都是江苏人。张弦至今仍为江苏省专业作家,在南京有住房,有一双已工作的儿女。自1989年与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秦志钰结为伉俪,他已不是第一次携妻子回江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张弦电影作品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1997年 第5期 4-5页
作者:舒克 
著名作家张弦电影作品研讨会,于7月10日到12日在南京举行。 张弦生前为江苏电影家协会主席,江苏电影文学学会会长。1934年生于上海,早年毕业于南京第五中学,1953年北京清华大学钢铁学院毕业后,先后在鞍山钢铁公司、北京钢铁设计院等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张弦短篇小说的抒情艺术
收藏 引用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 第2期20卷 61-67页
作者:余昌谷 
情感,是人的基本属性之一,也是文学艺术的基本特性。作为“ 人学”的文学,应该表现人的思想,也应该表现人的感情。古人说:“诗贵乎情。”其实,不惟诗歌?就是小说、散文等文学样式,也是以情为贵的。虽然,人们习惯上把诗歌称为抒情性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张弦与刘海粟的上海美专往事
收藏 引用
《中国美术》2019年 第2期 70-79页
作者:马海平南京艺术学院 
1912年,刘海粟等人创办了上海美术院,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美术专门学校。校名屡有变更,1915年改称上海图画美术院,1916年改称上海图画美术学校,1920年改称上海美术学校,1921年又更名为上海美术专门学校,上海美专的简称由此而来,至1930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