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弦鼗"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弦鼗的演变与汉族琉特类弹乐器的发展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18年 第4期 25-29,163页
作者:陆晓彤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北京100029 
汉族弹乐器定型与定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本文梳理由秦末至南宋涉乐史料,以"弦鼗"一词的含义变迁入手,探索宋代以前汉族琉特类弹乐器的形制流变过程与承续关系,指出与三的形制共性、阮咸的传承无序、两种起源说所传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东亚乐器考》中文版补遗(二)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 第3期 43-48页
作者:林谦三 彭瑾不详 华东师范大学日语系教师,上海200062 
本译文为《东亚乐器考》鸣乐器中的第九和第十六两个章节。前篇对十八世纪初期出现于日本 的一种新制擦乐器的产生和消亡的原因,以及与中国的笙、琴、弓类乐器的关系进行了严密的 考证;后篇则对中国汉式琵琶的起源以及与他类琵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历史研究述要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1996年 第3期 42-43页
作者:高敏 
从85到94近十年间,由于考古的新发现与学者们的深入研究,使三历史研究成为热点。 一、三的起源 对三的起源问题,大致有如下几种说法: 1.三源于弦鼗说 音乐史论家杨荫浏先生早年在《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谈到三起源时写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琵琶历史延革述要
收藏 引用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12年 第6期 38-39,79页
作者:杨秀玉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我国最早的弹拨乐器,是秦汉时期由一种名为鼓的敲击乐器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名为弦鼗。后来在弦鼗的基础上又派生出多种"盘圆柄直"的弹拨乐器,并因其演奏动作均为外弹、内拨而统称为"批把"(枇杷、琵琶)。东晋时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琵琶艺术的几点浅议
收藏 引用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1993年 第4期 50-52页
作者:王俊生 杨秀玉 
一、有关琵琶的来源及流派发展琵琶的来源古人记载了不少,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大约公元前三世纪左右,当时的琵琶是长柄连接圆形共鸣箱加上,这种弹拨乐器很像长柄鼓,当时称为弦鼗(字音桃)。在隋唐时期它已发展成为阮咸琵琶,也叫秦汉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阮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2年 第A12期 120-121页
作者:赵军 
阮,是一件纯正而又古老的中国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秦代(公元前221—207年),劳动人民根据(鞀、鞀:tao,即拨浪鼓)的形式,创造中一种直柄、圆形音箱、竖抱演奏的乐器,名"弦鼗"。东汉傅玄《琵琶赋序》:"杜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隋唐琵琶源流及曲谱特点——以甘肃省“非遗”敦煌彩塑图像探析
收藏 引用
《艺术品》2021年 第6期 86-89页
作者:洪千惠首都师范大学 
从图像的观察深入到历史层面的考察,其中最关键的步骤是找到一手的资料和深入现场进行细致的考古。这两个过程为研究非遗项目的演变提供了相当可靠的素材。琵琶在国内拥有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作为弹拨乐之王,其诞生时间可以追溯到先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昆曲的四大件之曲
收藏 引用
《剧影月报》2015年 第4期 40-42页
作者:施金龙 
又名三,古代称"子"、"",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我国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根据"三"乐器的形制、性能等特点来追溯其历史演变与形成,秦时(大约在公元前二百多年)的弦鼗与之有着极为密切的血缘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与粤乐
收藏 引用
《广东艺术》2007年 第3期 30-31页
作者:许少茹 
是我国历史久远的民族弹拨乐器,在国内流传极广,遍布全国,是多个民间乐种的常用乐器,它与岭南地区三大乐种之一的粤乐也有着不解之缘。三的原始形制可追溯至秦代的"鼓","鼓"有如货郎手摇的拨郎鼓,演奏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当代的中国胡琴“起源”研究之学术争鸣
收藏 引用
《音乐探索》2017年 第1期 26-29页
作者:张晓娟 戴莹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福州大学福建福州350108 
关于中国胡琴"起源"问题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并形成了专题。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中国胡琴起源于何地以及中国胡琴起源于何种乐器这两大焦点的争鸣。胡琴"中国起源说"与胡琴"西方传入说"是关于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