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总结国内外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强度检验标准,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混凝土轨枕标准体系之间的差异,就混凝土轨枕强度检验项目、支承图式及检验荷载计算方法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国混凝土轨枕标准体系、检验项目和支承图式存在差异,我国铁路混凝土轨枕标准对于各型产品检验要求规定比较详细具体,但在标准的系统性和概括性方面仍存在不足。在轨枕强度检验荷载的计算过程中,中国和日本混凝土轨枕强度检验是基于轨枕设计承载能力进行检验,而欧洲和北美地区混凝土轨枕强度检验是基于现场承载要求检验,在混凝土轨枕标准国际化过程中需注意该差异。
摘要:新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已经开始执行,凡2003年1月1日后签订勘察、设计、施工合同的工程,必须按照新版规范执行.新版规范中对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的方法、内容作出了一些新的规定,我们必须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才能正确评定混凝土的强度.
摘要:水泥为公路桥梁工程的主要材料之一,六大通用水泥新标准已于1999年12月1日实施,该标准与旧标准相比的主要修改点为水泥强度检验方法,本文结合实验浅析新旧水泥检验方法的主要不同点,及对水泥强度和水泥混泥土配合比设计的影响。
摘要:1 引言混凝土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的质量主要是强度质量,是影响混凝土结构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等有关标准与规范对混凝土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控制、生产工艺控制与产品合格检验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混凝土强度的合格性检验评定,就是混凝土质量合格性控制的中心内容。
摘要:ISO标准实施后,为防止水泥标号下降,一些文章提出在现有的水泥生产基础上,加强配料,提高C3S的含量,增加水泥细度等技术措施。本文拟对ISO强度检验方法实施后,对窑用耐火材料的影响作一分析判断,供耐火材料制造厂家和水泥厂参考。
摘要:从概率理论出发 ,剖析某大型水利枢纽混凝土工程国际招标合同规定的连续 5组小样本检验评定方法存在的问题 ,并与美国ACI2 14规范采用的连续 3组小样本检验评定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表明 ,当水工大体积混凝土设计强度保证率在 80 %~ 90 %时 ,合同规定的检验评定方法产生的拒收概率较高 ,有时甚至产生误判 ,不太适用于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和验收 .对此提出了改进建议 .
摘要:水工混凝土强度质量检验评定是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重要内容,规范提供的评定方法只能作为最终的质量评定结果,无法准确控制混凝土施工的动态过程,且统计费时、不够形象。通过工程实例数据分析,探索更加直观、方便的评价方法——直方图法和控制图法。直方图法能更加直观地反映出混凝土施工过程控制和综合管理水平,可以用于水工混凝土的质量分析评价。控制图法可形象地了解混凝土施工强度的动态变化情况,从实例分析成果看,运用直方图法、控制图法分析研究混凝土强度质量检验数据,其分析评价结果和传统数理统计分析结论一致,可作为日常监督评价方法。
摘要:介绍结构可靠性检验的概念和各种强度检验方法的特点,对已知变差系数(CV法)的均值检验和个值检验方法进行改进,利用可靠性安全系数和各种强度与载荷系数,给出无量纲的判别准则。将变差系数不变的条件引入到序贯检验方法中,推导出新的结构强度检验方法,分析检验变量与均值法的差异,得到两者的近似关系。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均值法效率略高于序贯法,两者分别适用于强度设计裕量较小和较大的情况,扩大了CV检验方法的使用范围,使检验样本量最小,提高了检验效率;个值法效率最低,不建议采用。
摘要:介绍了异种板材的交流和逆变直流热压焊焊接工艺、工艺参数、程序及原理,列举了典型中高碳钢与弹簧钢、热双金、不锈钢不同厚度板材,在电真空管金属器件中的点焊应用实例,成功地解决了异种板材焊接产生的虚焊、脆断、晶间断裂纹、粘焊、熔核不良、焊接裂纹等焊接缺陷,满足了相应产品设计焊核规格,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对取得的效果进行了对比评析,证明了异种板材热压焊焊接工艺的可行性,并在工程上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摘要:针对油气管道维抢修所使用密封卡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了1种密封卡具的安全检测方法,并设计了检测平台。检测平台主要由管段夹持装置、密封卡具组件、实验管段、液压注剂系统以及压力测量系统等构成;检测方法包括密封卡具的出厂强度检验、密封性能测试以及安全施工压力测试,通过检测来确保施工过程中密封卡具的安全稳定性及密封作业的成功率;在新疆油田采油一厂进行了现场应用,对泄漏管段进行现场勘测后设计加工了适用的密封卡具,对该卡具进行了室内安全检验,并依据注剂式密封技术的相关标准在现场实施了带压密封作业。研究结果表明:所加工密封卡具的强度、密封性能安全可靠,现场安全注剂压力不应超过22 MPa,管道未发生二次破坏,密封效果良好。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