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彝族人民"
5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凉山彝族漆器的装饰艺术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研究》1990年 第4期10卷 150-156页
作者:冯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物质文化。在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中,民族工艺以其绚丽多姿而独具光华。传统的民间工艺品都保留着本民族鲜明的文化特色,体现了各民族的艺术智慧。 漆器,是彝族的传统用品和工艺品,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行进在历史的山峦上──李乔作品印象
收藏 引用
《云南社会科学》1996年 第1期 89-94页
作者:陈志鹏云南民族文学艺术鹏程基金会 
行进在历史的山峦上──李乔作品印象陈志鹏“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这是董狐倡导的秉笔直书笔法,历来为史学家所崇尚。文学与史学有诸多不同,然而实事求是的基本精神应该是相通的。对一部作品、一个作家的评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贵州彝族的漆器和服饰艺术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研究》1993年 第2期13卷 126-128页
作者:吴斯清 石絮飞贵州民族学院及铜仁第三中学 
贵州彝族在服饰、姿态和待人接物方面的英武气概,是其勇敢、豪爽和朴素性格的体现这是人们公认和肯定的。但是,对于贵州彝族人民以杜鹃花花形、花色相联系的柔情想象力,人们却了解得不多。最能反映彝族这种柔情想象力的是他们自身和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李乔小说的社会价值
收藏 引用
《民族文学研究》1990年 第1期8卷 41-43页
作者:李骞 
李乔是当代文坛上具有影响的作家,他的小说对于当代文学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李乔的小说自觉地在一个民族解放的社会空间上表现彝族人民政治上的解放和经济上的改革。通过中国当代彝族人民政治上的解放、经济上的翻身、文化上的进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彝族审美意识中的相称观
收藏 引用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 第4期11卷 61-64,9页
作者:鲁云涛西南民族学院中文系 
彝族的审美意识中,“相称”是一个十分突出的观念。无论是彝文典籍或是彝族习俗都将“相称”作为一种审美标准来要求事物,即对自然界的审美观照中寻求相称的景观,在日常生活的器皿用具、服饰装扮上体现出相称的审美趣味,在文学艺术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凉山彝族民间舞蹈与民俗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研究》1991年 第1期11卷 94-96,93页
作者:马林英四川省民族研究所 
舞蹈是表达人类思想感情的表演艺术形式,民间舞蹈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的反映,也是人民群众劳动生产、社会生活、思想信仰、伦理道德、风俗习惯以及民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的表现,是民族精神风貌和思想气质的凝聚。 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彝族吹管乐器——葫芦笙的历史与现状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1997年 第2期 67-68页
作者:沙玛瓦特 
彝族吹管乐器———葫芦笙的历史与现状(彝族)沙玛瓦特葫芦笙,彝语称它为举尔补惹。是彝族人民最喜爱的乐器。除彝族外,还有傈僳、纳西、拉等兄弟民族也拥有这件乐器。究竟那个民族最先发明和使用这件乐器,还有待进一步的考察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凉山彝族腹心地区的博什瓦黑石刻造像
收藏 引用
《东南文化》1992年 第6期 148-155,287-288页
作者:陈明芳 
1981年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聚居区博什瓦黑地方发现的大型密宗石刻造像群,规模宏伟,内容丰富,雕刻精美,堪称我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灿明珠,它的发现不仅为宗教学和佛教艺术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而且丰富了南方民族史及民族关系史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彝族古戏“撮泰吉”浅探
收藏 引用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 第4期16卷 3-6,32页
作者:顾朴光 
在高寒僻远的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盐仓区板底乡裸戛村,世代流传着一种原始古朴的戏剧——“撮泰吉”。1987年11月,贵州省民委和贵州民族学院联合在京举办“贵州省民族民间摊戏面具展览”,展览会上放映了“撮泰吉”的录相资料,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绚丽多彩的贵州彝族民间叙事诗
收藏 引用
《贵州社会科学》1997年 第2期 56-62页
作者:何积全贵州社科院研究员550002 
彝族民间文学宝库中,民间叙事诗闪烁着特别耀眼的光辉,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这些彝族民间叙事诗,是在彝族民间歌谣和民间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把民间歌谣的抒情和民间故事的叙事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使叙事中有抒情,抒情中有叙事,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