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影响的焦虑"
2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在“影响的焦虑”中重构:“新东北写作”的可能与空间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24年 第7期 150-154页
作者:王悦 张文东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近年来,双雪涛、班宇、郑执等几位东北籍“80后”作家迅速崛起,佳作频出,在《收获》《作家》《花城》等主流期刊上身影不断。其作品在广泛吸收现代主义文学资源的基础上,围绕着20世纪90年代东北下岗潮中的工人及其子弟的命运遭际,真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影响的焦虑”角度解读贝克特的《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
收藏 引用
《当代戏剧》2017年 第2期 24-26页
作者:王冰青岛理工大学 
人类文学史是创作者在克服和超越先驱作家"影响的焦虑"中进行文学创新的不断积淀的过程。英国剧作家贝克特在剧作《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中,运用"误读"、"非戏剧化"和"螺旋"等理论方法,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影响的焦虑与混沌中的超越——论德勒兹对弗朗西斯·培根艺术的解读
收藏 引用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 第4期29卷 756-760页
作者:柳文文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德勒兹对培根绘画的解读与哈罗德·布鲁姆的"影响的焦虑"相映成趣,布鲁姆的方法是诗歌的强力误读,而德勒兹的途径是返回混沌并从中再次现身,他们看似选择了不同路径,实则关注的是现代主义艺术发展的同一个基本出发点: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团圆”之“影响的焦虑
收藏 引用
《高中生学习(作文素材与时评)》2023年 第4期 58-59页
作者:王炳中不详 
们常津津乐道于古今中外诸多长篇小说精彩的开头,却往往忽略了它们是如何结尾的。结尾不仅仅意味着故事的结束,它还可能如电影的“彩蛋”,留下突如其来的惊喜和让人充满想象的期待;而且,结尾作为情节的最后一环,并非“开端一发展一高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西风颂》作者的创新意识、影响的焦虑和主体性再现
收藏 引用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6年 第2期 -页
作者:容新芳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 
具有强烈创新意识的雪莱深受其所处时代和环境的影响,故而深感影响的焦虑,于是他用自己的创新性诗歌驱散影响的焦虑,并使作者的主体性得以再现.这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歌序言和书信中,在他的诗歌中也有所体现,特别是在其名篇《西风颂》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十论中国市场体育营销”之二 “奥运焦虑症”:解救关键在于建立深度关联
收藏 引用
《广告导报》2007年 第7期 32-33页
作者:沈华中国广告协会 
可以理解,随着奥运最后一周年倒计时的临近,中国企业在如何介入和把握奥运营销上,正表现出越来越多的热情,以及由此所引发的焦虑。这一心理现象可移用文艺学上一著名概念“影响的焦虑”来解释:一方面,企业为奥运营销大潮所影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诗创作与翻译:重返宇文所安的“世界诗歌”之争
收藏 引用
《扬子江文学评论》2023年 第5期 60-69页
作者:邱健云南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1990年,哈佛大学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教授在《新共和》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环球影响的焦虑:什么是世界诗歌?》的书评,提出了“世界诗歌”的概念,并以杜博妮(Bonnie ***)翻译的北岛诗集《八月的梦游者》为批评对象展开讨论。这篇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温和文雅的传统“变构”——《大地上的纹理》的艺术倾向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2023年 第1期 192-196页
作者:罗振亚南开大学文学院 
新诗发展充满着悖论。一方面,“反”劲十足的新诗“革命”不断,印证了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焦虑”理论的正确。文言走衰而白话诗兴,白话诗偏于平白浅显,即由象征意象支撑的“象征诗”与纯熟谨严的“新格律诗”起;“现代诗派”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国的文学:偏僻省份的文学写作
收藏 引用
《小说评论》1996年 第4期 21-26页
作者:韩子勇 
哈罗德布鲁姆在其《影响的焦虑》一书中,引述了马尔罗的一句话:“每一个年轻人的心都是一块墓地,上边铭刻一千位已故艺术家的姓名。但其中有正式户口的仅仅是少数强有力的而且是水火不相容的鬼魂”。哈罗德布鲁姆用六种“修正比”来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再谈潘天寿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2年 第5期 146-148页
作者:郑盛龙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潘天寿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古代艺文发展史的成熟阶段,种种可能的范例已为前人所尝试,超越之难可以想象,而由其引起的焦虑情绪可以见于各个文化领域,以类似“影响的焦虑”的视角观看潘天寿极具个人艺术语言的绘画作品,会发现潘天寿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