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为系统指导径流峰值控制方案的制定,对海绵设施进行了归纳总结,采用调蓄池概化各种设施,采用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调蓄雨量及不同调蓄方式对径流峰值控制的贡献。结果表明,当调蓄雨量由14 mm增至22 mm时,径流峰值削减率由40.0%增至71.3%,径流峰值削减作用十分明显,峰值出现时间相应延后了4.8~14.8 min。在源头全程调蓄、末端全程调蓄、末端脱过调蓄3种情况下,源头全程调蓄所需调蓄容积约为末端全程调蓄的50%,末端脱过调蓄所需调蓄容积约为末端全程调蓄的22%,据此给出了调蓄池布置的合理建议。此外,推求了一种管道流量过程线,以便不具备模型使用条件的区域计算调蓄容积。
摘要:海绵城市设施通过对雨水渗透、储存、调节、转输与截污净化等功能,以期有效控制径流总量、径流峰值和径流污染。上述指标的计算结果是确定海绵城市措施工程量,控制目标是否科学有效落地的重要依据。阐述雨量控制率β的概念,分析其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雨量径流系数的关系,利用雨量控制率计算满足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所需要的设计调蓄容积。利用暴雨强度公式人工合成芝加哥雨型流量过程线,以计算排水设计重现期径流峰值控制所需要的全程调蓄容积和脱过调蓄容积。将径流污染控制率拆解成下垫面吸收SS去除率、调蓄容积沉淀SS去除率、初期雨水弃流SS去除率3部分,根据各海绵设施参与径流污染控制的类型分类计算去除率后加合求得总SS去除率。
摘要:以水力模型模拟为基本方法,将低影响开发系统纳入雨水排涝体系,通过内涝风险评估为径流峰值控制提供依据;根据规划区域的特征合理确定低影响开发的控制目标,构建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体系,为径流总量控制提供支撑。在规划的过程中加以模型模拟,利用模型评估低影响开发系统对场地水文的控制效果及对排涝体系的贡献,进一步增强低影响开发规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摘要:项目开发的排水战略的重点是应采用适当的排水系统,选用渗透塘、调节池、渗水池等设施达到减排和暴雨消峰的效果。通过分析英国可持续发展排水系统建设的经验,介绍英国可持续发展排水系统采用调节池和流量控制器相结合的措施,可很好的达到这个目标;国际上发达国家长期执行项目开发可持续性排水的效果已证明,严格执行项目可持续发展可以减少径流污染,降低项目开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使建设和保护改善环境更加统一协调,对中国海绵城市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