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徐枋"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徐枋“仿巨然笔意山水”轴评介
收藏 引用
《贵州文史丛刊》2003年 第3期 90-91页
作者:鲁湘荣贵州省博物馆贵州贵阳550004 
贵州地处西南边陲,从文化艺术上而言,较中原腹地落后许多,在书画艺术这个范围内,能名声远播、造诣精深者,其数寥寥,而外地杰出的书画家踏上贵州这块土地的也屈指可数.如此情况在贵州社会上流传的优秀书画作品自然是罕见的,同时也是十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涧上高风 傲雪老梅——论清初徐枋的遗民情结与书法观念
收藏 引用
《荣宝斋》2019年 第10期 6-35页
作者:张飞江苏开放大学 南京艺术学院 
徐枋(一六二二—一六九四)生活在时移世变的时代,他一生遁迹不出,不与统治者合作,有着强烈的故国情怀,为明清之际遗民书画家的代表人物。本文首先从徐枋的诗文、题画、书法等诸多层面探析其深厚的遗民情结,继而讨论遗民思想与书法之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长篇佳构 韵文之史——徐枋《怀旧篇》探论
收藏 引用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2年 第1期26卷 60-63,74页
作者:温世亮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安徽芜湖24100 
徐枋是清初著名的遗民诗人。徐枋诗善赋长篇,其长达一千四百字的《怀旧篇》,集中地描绘了明季遗民群像,诗意地展示了明季遗民的内心情怀,显示出深厚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怀旧篇》又很好地实践了徐枋的诗学主张,具有极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遗民的坚守与担当:徐枋文史创作综论
收藏 引用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 第3期35卷 17-22,94页
作者:温世亮汕头大学文学院广东汕头515063 
作为明季遗民文士的典范,徐枋在文学、史学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明末清初文化思想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大致可言,以诗歌抒写铮亮志节的坚守,以史笔展示于家国民族的关注担当,自是徐枋生命中最为重要的内容题旨。而作为明遗民作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心、画艺与哲思的交汇——论明遗民徐枋题画诗的文化意蕴
收藏 引用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15年 第3期 21-27页
作者:温世亮南昌师范学院中文系江西南昌330032 
如果从文化角度进行观照,明遗民文学具有多元交合的特点,折射出时代的光环。徐枋以其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饮誉于明遗民之林。其实,徐枋的诗歌创作尤其是题画诗同样富有时代的特质,蕴藉着忠孝相通的情感,展示出三教会通的思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勿斋公子”到“涧上遗民”——乙酉之后徐枋的住所、交游及绘画
收藏 引用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 第6期31卷 113-118页
作者:付阳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北京100872 
徐枋是著名的明遗民,也是清初的著名画家。他的遗民品质提醒我们关注并解读他的遗民生活对于绘画创作的影响。乙酉(1645)之后,徐枋从勿斋的贵公子沦为居无定所的人,而定居涧上草堂在他的绘画作品中有明显的呈现;徐枋自称"作画暮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涧上草堂图》:明遗民的实景山水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2015年 第9期 9-13页
作者:付阳华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一、明清实景山水—纪游图与家山图对实景山水^([1])的热度和兴趣以及范围的开拓,是明代绘画的一个新而貌,在清代依然很好地延续着。明代产生了多样的实景山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在保留以前的胜景图的基础上产生了大量的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