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对精密微型螺钉冷成形的主要缺陷——裂纹和折迭的产生,进行了金属学分析、材料流动的有限元模拟和试验研究。从理论上探索折迭产生的原因,并对预成形工艺进行了改进,得到可以消除折迭缺陷的模具和工艺设计。
摘要:背景:合理地使用微型种植支抗螺钉作为正畸治疗中的绝对支抗,代替需要患者高度配合且影响美观的传统支抗,目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的:对比观察在3个不同部位植入微型种植支抗螺钉(简称微螺钉)后的变化。设计、时间及地点:临床分组对照实验,病例来自于2004-01/2007-12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附属口腔医院。对象:筛选出上颌需要最大支抗的固定矫正患者45例,分为3组:游离龈区域植入组,膜龈联合处植入组,黏膜区域植入组。方法:采用不完全翻瓣微螺钉植入方法,分别在膜龈联合靠近附着龈区域、游离龈处及黏膜区域植入微螺钉,每组30枚。主要观察指标:①微螺钉松动脱落情况。②术后7d微螺钉植入患者进行疼痛时间和疼痛程度检测。③术后56d微螺钉周围软组织指数和探诊出血阳性率。结果:①游离龈区域组微螺钉松脱数最高(9枚),膜龈联合处组松脱数最少(2枚)。②微螺钉植入术后黏膜区红肿疼痛及患者不舒适感较强烈;游离龈区域反应轻微;膜龈联合处反应不十分明显,但术后疼痛程度较游离龈区域重。③黏膜区域组探诊出血阳性率和微螺钉周围软组织指数高于游离龈区域组和膜龈联合处组(P<0.05)。结论:在膜龈联合近附着龈区域采用不完全翻瓣微螺钉植入法,有利于其提高植入成功率、降低炎症程度及防止潜在风险的发生。
摘要: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仿真技术对精密微型螺钉的模具设计和成形工艺进行优化 ,对优化结果进行试验研究 ,并对成形缺陷进行金属学分析 ,讨论影响缺陷产生的因素 ,从理论上寻找缺陷产生的原因 ,从实践上印证理论分析和有限元模拟结果 ,最终得到可以消除裂纹和折叠缺陷的模具和工艺设计。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