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微复调"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微复调:传统技法表达“视觉艺术”的现代性——以施尼特凯《第一大协奏曲》为例
收藏 引用
《黄河之声》2023年 第22期 56-61页
作者:王文龙 孙志鸿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第一大协奏曲》是施尼特凯于20世纪70年代完成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施尼特凯较为全面的运用了多种形式的微复调技术,写作了大量的微复调段落。通过对这些微复调段落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微复调音乐在结构形式上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里盖蒂《永恒之光》中的微复调技法
收藏 引用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年 第1期 18-27页
作者:徐昌俊 左延芳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 美国艾德加.斯诺纪念基金会 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艺术类教学专业指导委员会 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 北京音乐家协会 中央音乐学院 
自上个世纪二战结束以来,西方音乐可谓流派纷呈、风格多样,包括序列主义、十二音作曲法、新古典主义、新浪漫主义、简约主义、复杂主义、电子音乐等等。其中里盖蒂的名字在公众的心目中无疑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他成为当今世界乐坛上的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利盖蒂《第二弦乐四重奏》微复调技术研究
收藏 引用
《当代音乐》2016年 第5期 64-68页
作者:赵晓辰海南大学艺术学院 
1961年,匈牙利作曲家利盖蒂1创作的无打击乐器的大型管弦乐队作品《大气》(Atmospheres,1961)首演于多瑙厄辛根音乐节(Donaueschinger Musiktagen),引起西方先锋音乐阵营的轰动。在这部作品中,利盖蒂使用了一种新型的卡农技术,声部繁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乔治·利盖蒂先锋时期管弦乐作品的同质性结构织体研究
收藏 引用
《黄河之声》2023年 第15期 82-85页
作者:李鹏中北大学艺术学院理论教研室 
乔治·利盖蒂(György Ligeti)在20世纪50年代后“新音色音乐”流派中占有重要地位,其首创“微复调”技法并大量运用于先锋时期管弦乐作品创作。本文拟从“音色—音响”及配器具体处理的角度出发,探究同质性结构织体具体的织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二十世纪下半叶音乐的曲式分类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 第2期 45-53页
作者:赫洛波娃 钱亦平 汪启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九重奏《玄黄》中的型卡农技法探究——兼及型卡农的艺术表现风格与结构原则
收藏 引用
《音乐研究》2002年 第3期 84-93页
作者:张旭冬中央音乐学院 
型卡农(Canon in miniature)属于微复调①的结构类型之一,其技法构成方式仍遵循传统模仿复调的基本写作原则,但它的结构形态则是以其"量化"为典型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卡农(模仿)的旋律组织简短,多采用片段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利盖蒂微复调技术中的音高组织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16年 第1期 87-87页
作者:崔哲哈尔滨音乐学院 
文章将匈牙利作曲家利盖蒂·捷尔吉·山多尔的弦乐重奏作品《第一弦乐四重奏》与《第二弦乐四重奏》作为理论作曲专业的研究分析对象,以利盖蒂弦乐作品的音高组织分析为切入点,对作品参数进行分析,以此来揭示作曲家的创作特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风的回声》的音色织体与结构途径——兼论现代音乐创作中织体的结构功能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 第3期 72-79页
作者:钱仁平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 
20世纪以来 ,现代音乐创作的突破口与着眼点主要集中在音高、节奏、音色等方面 ,并且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态势。刘健的《风的回声》则另辟蹊径 ,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放弃了复杂的音高逻辑 ,繁复的节奏组织 ,斑斓的音色调配基础 ,主要是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张千一《为四把大提琴而作的乐曲》微复调技法分析
收藏 引用
《黄河之声》2017年 第22期 93-93页
作者:姜渊中延边大学艺术学院吉林延吉133000 
张千一(1959-),我国当代著名作曲家。他所创作的作品涵盖了器乐(包括交响乐、室内乐、民乐等)、声乐(包括合唱、独唱等)、舞台剧音乐(包括歌剧、舞剧、其他戏剧、舞蹈等)和影视音乐等不同领域。本文通过分析《为四把大提琴而作的乐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利盖蒂十六声部经文歌《永恒之光》
收藏 引用
《当代音乐》2019年 第2期 12-15页
作者:钱滢舟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永恒之光》是匈牙利作曲家利盖蒂写作的无伴奏合唱作品,是其转型期的重要作品。作为电影《太空漫游2001》的插曲,其中的静态特质很好地衬托出电影所描述的景象。该文从作品的旋律、结构以及歌词等多方面进行细致地分析,并聚焦于其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