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废水循环利用是受控生态生保系统(environmental control and life support system,ECLSS)的关键技术之一.设计了空间废水组合生物处理系统,由两个序批间歇式反应器(sequencing batch reactor,SBR)、供氧部件、在线监测与控制部件等组成.利用该系统可同时处理卫生废水和尿液,降解卫生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转化尿液中尿素生成硝态氮(NO-3),形成植物种植营养液.废水处理系统稳定运行后,模拟卫生废水COD去除率达到99.34%,出水NO-3浓度1 626.71mg/L,氮素转化率达到87.2%.对SBR中微生物的种群结构进行了分析,卫生废水反应器中γ-变形菌纲的Pseudomonas、Arenimonas属微生物占73.3%,尿液废水反应器中β-变形菌纲的Thauera、Nitrosomonas、Comamonas属微生物占48.8%,这些微生物对维持空间废水生物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摘要:为研究反应器内的微生物种群关系,以强化污水脱N处理,本试验采用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以生活污水为原水,在水力负荷、pH值以及溶解氧(DO)方面对微生物进行生化反应和结构优化的影响情况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污染物负荷对2级滤池的种群竞争具有重要作用,适当地控制负荷可使反应器在各自的优化状态下运行.pH<8.5对维持长时间短程硝化可行性不大,但是控制ρ(DO)<1.8 mg/L,在一定负荷时,利用在较低的ρ(DO)条件下氨氧化菌的比增殖速率比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比增殖速率高的特点,亚硝酸盐积累率可以达到 84%,有利于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器的工艺设计.
摘要:【目的】对李渡酒窖土遗址的微生物病害进行防护和治理,对土遗址的微生物种群进行鉴定与分析。【方法】从土遗址现场采集具代表性的微生物病害样品3份,构建其16S r RNA基因和18S r RNA-ITS基因间隔区的克隆文库,测序后利用MEGA 3.0和Glustal W 1.8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共获得72个有效的细菌16S r RNA基因序列,归属于3个门11个属;80个有效的真菌18S r RNA-ITS基因间隔序列归属于1个门7个属。细菌的优势菌为盐单胞菌属(Halomonas sp.)、甲基盐单胞菌属(Methylohalomonas sp.)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sp.)。真菌的优势菌为:Cyphellophora sp.、毕赤酵母属(Pichia sp.)、外瓶霉属(Exophiala sp.)和瓶霉属(Phialophora sp.)。【结论】实验分析获得的优势细菌多具有耐盐碱的特性,这与酒窖土遗址的现场环境相一致;真菌中的优势真菌主要为丝状真菌和酵母。通过对土遗址内主要微生物种群的鉴定与分析,确定出了可能对土遗址造成严重破坏作用的微生物,为后期加固材料的耐微生物降解性研究提供了依据,该研究结果对李渡酒窖土遗址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发酵TMR是根据家畜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要和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设计科学合理的日粮配方,经过乳酸菌发酵调制而成的一种营养平衡的日粮。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对高品质饲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降低对饲料粮的过度依赖,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发酵TMR调制加工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能够有效利用非常规饲料资源,缓解饲料资源短缺制约我国畜牧业稳定发展的难题。而发酵TMR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对饲料的发酵品质及有氧稳定性都有重要作用。因此,文章从发酵TMR技术的应用、有氧稳定性的微生物影响因素以及发酵TMR中的微生物种群多样性等方面进行综述,讨论了发酵TMR技术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对发挥发酵TMR的生产潜力,推广发酵TMR饲喂技术,使其高效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为提高非常规饲料资源的利用效率,解决饲料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途径。
摘要:研究了竹丝/陶粒混合载体(体积比1∶1)生物膜反应器的水质净化特性和微生物群落特点。结果表明:混合载体生物膜反应器对污水TN、TP和COD的去除率分别为24.7%~89.4%、56.9%~96.8%和70.1%~95.8%,出水NO_3^--N、NO_2^--N没有出现积累,具有明显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另外,微生物种群特性研究表明,竹丝表面以有机物降解菌、有机物水解菌、脱氮菌、解磷菌等为优势菌,而陶粒表面以有机物降解菌、有机物水解菌、硝化菌、丝状菌等为优势菌,微生物种群具有良好的强化互补作用。
摘要:分析不同精度的污水杂质分离对膜生物反应器(MBR)中污泥性质和微生物种群的影响,测定了不同预处理精度下污泥大颗粒悬浮物(CSS)含量、污泥粒径以及污泥毛细吸水时间等。试验结果表明,污水经过不同精度的筛网分离后,MBR的污泥粒径具有明显差别,污泥的脱水性能得到改善。此外,对不同精度预处理的MBR污泥进行了微生物种群分析,结果表明,污水中杂质被去除的同时,污泥中的微生物种群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对污水处理有重要作用的微生物在这一过程得到了富集。
摘要:采用在线ORP和pH仪对两个平行的强化生物除磷(EBPR)SBR反应系统的厌氧放磷、缺氧吸磷和好氧吸磷过程进行监测.针对聚糖菌(GAO)和聚磷菌(PAO)的竞争和影响PAO和反硝化聚磷菌(DPAO)的各种因素,验证了以氧化还原电位(ORP)和pH作为除磷过程模糊控制参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厌氧/好氧(A/O)SBR系统和厌氧/缺氧(A2) SBR系统除磷过程的模糊控制策略.对ORP和pH的在线检测不仅可以模糊控制厌氧放磷、缺氧吸磷和好氧吸磷过程所需时间,节约能源优化处理效果,而且可以指示系统运行效果和功能微生物种群的竞争行为.
摘要:目前黑臭水体底泥通常采用化学或生物方法进行异位治理,生物法由于简单易操作、处理成本较低而被广泛应用,并能够为后续的底泥资源化利用提供条件。为探究更适宜的生物处理方法,明确生物处理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变化规律,分别采用不同种类的纯生物菌剂(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光合细菌和芽孢杆菌)对黑臭水体底泥进行异位处理,通过投加不同剂量的纯菌剂,比较反应前后底泥中的总氮、总磷、有机质及含水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常温(20±5)℃下经过30 d的处理,底泥中含水率、总氮和有机质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投加量为35 mg/L的反硝化细菌试验组处理效果最好,总氮和有机质去除率分别达到59. 90%和20. 93%。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投加纯生物菌剂处理后,底泥中的大分子有机物浓度降低,小分子物质浓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说明生物菌剂能够提高底泥中微生物的活性,不仅促进了有机物的降解,还为反硝化反应提供了碳源,促进了底泥中总氮的去除。此外,高通量测序也表明,投加菌剂的试验组样本中,都出现了一定丰度的Thiobacillus、Sulfurovum、Sulfuricurvum和Sulfurimonas,且在芽孢杆菌试验组和光合细菌试验组中比例较高,四个菌属总比例分别达到13. 24%和14. 80%。这四个菌属能够参与硫代谢,对于底泥中有机质(如蛋白等)的降解起到重要作用。
摘要:功能的基因标记能关于功能的基因差异和微生物引起的社区的潜在的活动提供重要信息。尽管 microarray 技术成功地被使用了为纯文化学习基因表示,简单、人工的微生物引起的社区,改编如此的一种技术分析复杂微生物引起的社区仍然以设计,样品准备,和数据分析提出很多挑战。这个工作集中于功能的基因数组(FGA ) 的开发和应用程序为微生物引起的社区研究指向关键功能的基因标记。一些与 FGA 有关明确地给问题调音,例如 oligonucleotide 探查设计, nucleic 酸抽取和纯化,数据分析,特性,敏感,和量的能力详细被讨论。最近的研究证明了 FGA 能从许多自然环境关于微生物引起的社区提供特定、敏感、潜在地量的信息并且控制生态系统。这种技术被期望革命化微生物引起的社区的分析,并且连接微生物引起的结构到生态系统工作。
摘要:不吸水链霉菌公主岭变种(农抗"769")是一株来源于土壤中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农用链霉菌,为明确农抗"769"对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免疫诱抗作用及对大豆生长土壤微环境的影响,对盆栽种植不同大豆品种植株进行下胚轴创伤接种,鉴定大豆幼苗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接种7 d后测定幼苗叶片PAL、PPO、MDA、SOD、CAT、POD、GLU的活性及Chl的含量。小区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在大豆播种后以农抗"769"菌液浇灌,采用稀释平板法测定不同生育期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放线菌菌群数量,并测定土壤中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等生物酶的活性。试验结果表明:农抗"769"菌液浇灌后不同品种的大豆幼苗在抵御疫霉根腐病侵染时发病率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4个品种在农抗"769"诱导下抗性顺序为:Williams 82>沈农9号>九农21>Jack,分别比对照提高74.74%、68.82%、14.32%和8.30%。农抗"769"诱导可增强大豆幼苗的诱导抗性,且在病原菌侵入时具有更强的系统抗性。在病原菌与农抗"769"的双重诱导下,PAL、PPO、SOD、CAT、GLU表达量分别比对照提高95.22%、34.55%、9.46%,73.01%和10.71%,Chl的含量比对照高18.19%;MDA比对照降低了33.47%,POD活性比对照降低0.69%,差异不显著。农抗"769"菌液浇灌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优化及土壤酶活性升高具有促进作用。农抗"769"菌液浇灌后大豆植株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放线菌菌群数量增加,真菌菌群数量降低,根际土壤中蔗糖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与对照相比最高分别提高342.59%、73.98%和150.27%,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不显著。农抗"769"诱导可提升大豆对疫霉根腐病的抗性,并对其生长的土壤微环境的改良具有积极的作用。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