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微生物群落"
146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视图:
排序:
蚯蚓对连作与轮作西瓜土壤细菌群落微生物量和酶活性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上海农业学报》2020年 第6期36卷 85-90页
作者:张翰林 郭惠宝 白娜玲 张娟琴 郑宪清 李双喜 张海韵 吕卫光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保护研究所上海201403 农业部上海农业环境与耕地保育科学观测实验站上海201403 上海市设施园艺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海201403 上海光明长江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上海202178 
为了研究蚯蚓对西瓜连作土壤障碍的修复效果,采用盆钵培养西瓜连作与轮作土壤方式,在接种不同密度(0、500条∕m2和1000条∕m2)的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1个月后,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与酶活性。结果表明,1)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同耕作方式对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量和群落组成关系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北方农业学报》2021年 第3期49卷 64-73页
作者:冯彪 青格尔 高聚林 于晓芳 胡树平 张鑫 薛红飞 刘瑞枝 刘爱业内蒙古农业大学农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9 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萨拉齐014109 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农牧和科技局内蒙古乌拉山015400 
【目的】明确土默川平原灌区短期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和群落组成的差异性,为该区域耕作方式的合理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大区设计,设置免耕(NT)、深翻(DP)、深松(SS)、条深旋(SC)和农户浅旋(CK)5种耕作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靶向激活产脲酶微生物加固钙质砂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岩土工程学报》2021年 第7期43卷 1315-1321页
作者:董博文 刘士雨 俞缙 蔡燕燕 涂兵雄华侨大学福建省隧道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21 华侨大学福建省智慧基础设施与监测重点实验室福建厦门361021 
针对产脲酶微生物设计了6种不同的靶向激活方案,进行钙质砂的生物矿化加固试验。通过无侧限抗压测试、碳酸钙生成量测定、SEM和XRD试验分析,评价钙质砂的加固效果,得出最佳靶向激活方案,最后通过高通量测序的分析结果分析激活前后的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干法厌氧发酵装备同步升温发酵及微生态网络研究
收藏 引用
《农业机械学报》2023年 第4期54卷 376-385页
作者:衣蕊 赵立欣 姚宗路 冯晶 刘新鑫 于佳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100081 农业农村部华北平原农业绿色低碳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北京100125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大庆163319 
干法厌氧发酵是提高农业农村废弃物处理效率及资源高效循环的重要技术之一。先前围绕该技术产甲烷效率低、传质传热不均匀等问题,提出了微好氧同步预升温干发酵技术,设计了配套装备,开展了小试和中试试验,产甲烷效率得到改善。为进一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F/M对活性污泥微生物生态网络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2022年 第3期43卷 1529-1534页
作者:张冰 孙晨翔 文湘华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北京100081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北京100084 
为深入理解有机负荷率(F/M)对活性污泥(AS)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以F/M(以BOD/MLVSS计,下同)设计建议范围0.2~0.5 kg·(kg·d)^(-1)为依据,将采集的AS样品分为3组,运用基于随机矩阵理论(RMT)的网络分析方法,解析了不同F/M条件下的A...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前期干旱天数对生物滞留系统除氮性能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2021年 第1期42卷 263-273页
作者:陈垚 李欣芮 郑爽 刘臻 余雪花 程启洪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400074 重庆交通大学环境水利工程重庆市工程实验室重庆400074 
生物滞留系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优选设施之一,但其对氮素的去除特性受前期干旱天数(ADD)影响较大.通过设计不同ADD(1、2、3、5、7、12和22 d)条件,形成7种恒定干湿交替周期的生物滞留系统,研究ADD对氮素去除性能的影响,并根据不同ADD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乳化纳米铁修复四氯乙烯污染含水层的机理
收藏 引用
《中国环境科学》2024年 第9期44卷 5007-5015页
作者:赵海峰 董军 孙晨 王为雅 祝凯吉林大学新能源与环境学院石油化工污染场地控制与修复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吉林长春130021 清华大学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32 
在修复氯代烃污染含水层时,乳化纳米铁(EZVI)具有反应活性高、迁移性强、无二次污染的优良性能.为了明确EZVI对含水层四氯乙烯(PCE)的降解途径,探究降解过程对含水层介质矿物成分的影响及修复过程中关键微生物种类和功能,阐明EZVI修复PC...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厌氧氨氧化颗粒污泥内部原位生物活性与N_(2)O产生特性
收藏 引用
《中国环境科学》2023年 第4期43卷 1582-1589页
作者:吕永涛 王重阳 鞠恺 侯彤洁 潘永宝 王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55 陕西省膜分离技术研究院陕西省膜分离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55 西安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陕西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24 
以厌氧氨氧化颗粒为对象,利用NH_(4)^(+)、NO_(2)^(−)、NO_(3)^(−)和N_(2)O微电极测定了浓度连续分布,并建立微生物原位活性与N_(2)O产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NH_(4)^(+)和NO_(2)^(−)同步消耗的厌氧氨氧化活性区分布在颗粒的表层区域(0~...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强化反硝化除磷的新型多级缺氧-好氧工艺
收藏 引用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 第4期42卷 1706-1713页
作者:卢瑞朋 徐文江 李安峰 董娜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国家环境保护工业废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北京)中心北京100037 
基于多级缺氧-好氧(MAO)工艺和反硝化除磷理论,设计一种具有反硝化除磷功能的新型MAO工艺(DPR-MAO).实验探究了该工艺的脱氮除磷效能以及各反应池的微生物群落特征.工艺运行结果表明,稳定期COD、TN、NH_(4)^(+)-N和TP的平均出水浓度分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外加固体缓释碳源的两段反硝化工艺脱氮性能
收藏 引用
《环境科学》2021年 第7期42卷 3392-3399页
作者:唐义 马邕文 万金泉 王艳 叶刚华南理工大学环境与能源学院广州510006 广东省植物纤维高值化清洁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510641 
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处理废水过程中,出水硝态氮(NO^(-)_(3)-N)浓度过高是导致总氮(TN)超标的主要原因.通过采用外加碳源提高碳氮比(C/N),强化反硝化过程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利用基于两段反硝化工艺原理研发设计的一体化脱氮反应器,通过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