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德育内容"
10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师范院校书法课程的德育内容及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教育评论》2015年 第12期 107-110页
作者:邓建民闽南师范大学副教授福建漳州363000 
师范院校书法课程必须兼顾技能训练与思想品德教育。师范院校书法课程中的书法理论、书法史、书法文化和书法艺术表现形式等内容具有德育功能,其特征是典范性、丰富性和多维性。师范院校书法课程的德育方法要根据书法课程的实践性、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立德树人看小学语文教科书德育内容的改进——基于苏教版与人教版的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全球教育展望》2016年 第4期45卷 94-105页
作者:夏惠贤 李国栋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语文学科"文以载道,诗以言志"的特点决定了它承载着重要的德育使命。本研究将立德树人涵盖的德育内容分解成"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和"公民人格&q...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英语阅读教材中德育内容的多模态分析与教学建议
收藏 引用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3年 第6期 29-32页
作者:陈祥梅北京市三帆中学 
现行的英语教材中蕴含着较丰富的德育资源,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容易忽略以图片和音频等多模态形式承载的德育内容,也缺乏德育内容多模态分析及德育内容融入英语教学的有效方法。本文运用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视觉设计语法理论和声音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众文化背景下高校德育内容创新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成人教育》2012年 第3期 64-66页
作者:王久梅唐山职业技术学院监察审计处 
随着大众文化在我国的兴起与不断的繁荣壮大,大众文化逐渐成为当今大学生道德教育不容忽视的现实语境。大众文化语境下高校德育内容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充实新内容。本文从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创新具体的生活情境和生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大中小学德育内容的衔接——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立场
收藏 引用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1期 174-179页
作者:李家成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教育学系上海200062 
大中小学德育内容的衔接,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这一主题的研究,需要回归到生命成长立场,增强学生意识,走向综合融通。在上述立场下,聚焦大中小学德育内容衔接研究的特殊性,需要关注衔接年段的独特性、衔接年段学生的特殊性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类课程的德育内容与方法——以音乐学科为例
收藏 引用
《北京教育(普教版)》2016年 第10期 24-25页
作者:程郁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内容包括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领域,其中确实很难看出德育内容。但音乐课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三维目标的排序中位于第一位,且具体描述中,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如何将德育内容溶合到平面设计课程中——“我的校标我做主”活动有感
收藏 引用
《课外阅读(中下)》2012年 第7期 127-128页
作者:孙雅娟金陵中等专业学校江苏南京210014 
去年在全校造成轰动影响的“我的校标我做主”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作为这次活动校标设计阶段的参与者及指导教师,我颇有感触。无论是前期的校标设计投稿还是之后的校标投票活动,全校师生都给予了极大地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本次活动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德育“投入——产出”的非对称看我国中学政治课德育内容的设计——兼论日本公民课内容设置给我们的启示
收藏 引用
《素质教育大参考》2009年 第4期 60-63页
作者:尹城乡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 
一、中国德育的最大困惑:为何“高投入——-低产出”工资中国,也许是世界上道德教育投入最多的国家之一。数千年道德教化的浓厚历史传统,使中国的主流社会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生价值系列中,历来把修身列为起点和首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教版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德育内容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年 第2期35卷 90-95页
作者:王蓉贵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贵州贵阳550001 
人教版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可以分为国家、社会、家庭、个人、其他五个主维度以及子维度。使用内容分析法与频率分析法比较,结果发现:在横向分布上,小学语文教材中应该融入更多“家庭层面”的德育内容;在纵向分布上,小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语文课程中巧妙融入德育内容的实践探索——以统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上册《一封信》教学为例
收藏 引用
《广西教育》2021年 第12期 46-49页
作者:黄瑾南宁市滨湖路小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标)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