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徽剧"
87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我与章其祥的交往——20世纪90年代徽剧外史
收藏 引用
《江淮文史》2004年 第1期 143-156页
作者:刘伯山黄山市政协 
章其祥,国家一级演员。1944年出生,黄山市屯溪高枧人。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1956年开始学戏,1957年入安徽省徽剧团,在徽剧《水淹七军》、《情义千秋》、《淤泥河》、《快活林》、《磨房会》中饰演主要角色。1959年进京演出、1961年赴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徽剧的发展现状与保护传承初探
收藏 引用
《艺术评鉴》2019年 第14期 149-150页
作者:程思琼扬州大学 
本文从徽剧的起源谈起,对徽剧的声腔、表演形式、行当、伴奏乐器、戏服和脸谱进行介绍,并结合徽剧当下的生存现状提出笔者对其保护和传承的一点看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析徽剧戏曲舞蹈的艺术特色
收藏 引用
《宿州学院学报》2018年 第8期33卷 63-67页
作者:陆娟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芜湖241003 
徽剧萌芽于明嘉靖年间,形成于清乾隆期间,是安徽省重要的代表性剧种。明清时期,徽剧在徽商的带动以及徽班艺人的推广下,足迹踏遍全国,深刻影响了中国南北方诸多地方戏曲,并直接影响了京剧艺术的形成。为加强徽剧的保护和传承,丰富和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徽班进京的意义及徽剧的传承
收藏 引用
《地方文化研究》2019年 第2期7卷 62-67页
作者:刘文峰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徽班是徽州商人作为财东创办的戏班,徽班演唱诸腔杂调,俗称徽调,初期以昆曲为主,后以西皮二黄为主。徽班进京将西皮二黄带到北京,为京剧的形成打下了基础。西皮是梆子流传到湖北以后形成的声腔,二黄并非产自徽州,而是由鄂、皖、赣交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徽剧的戏服、戏鞋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15年 第19期 44-44,46页
作者:张军安徽省徽京剧院安徽合肥230000 
徽剧衣箱有着二百多年的历史,经过"青阳腔""吹腔""娃娃调"的长期使用,经过一代又一代艺术家、管箱老师的实践和研究,绣花纹样、样式品种有了很大的变化,并形成了一整套衣箱制,有扮相谱、穿戴提纲等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徽剧的保护与发展之我见
收藏 引用
《黄山学院学报》2007年 第2期9卷 17-19页
作者:罗丽萍安徽省徽京剧院安徽合肥230001 
徽剧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现行体制;在继承传统经典艺术的同时,要结合现实推陈出新;徽剧徽商联姻,共同复兴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保护与发展徽剧之目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徽剧《拿虎》剧目流变考述
收藏 引用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 第3期31卷 62-65页
作者:姚雪 蒋小平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拿虎》是徽剧的传统剧目,敷演包公令猛虎伏法情节。该剧可能由“崔珏断虎”的民间传说转化。明万历年间的《百家公案》翻新了该故事,说唱文学中亦有传承。至清代戏曲《神虎报》演出繁盛,清末民初,《神虎报》剧目经过删减和创造性转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婺源徽剧音乐采风
收藏 引用
《黄河之声》2013年 第2期 94-95页
作者:周倩倩中国地质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婺源徽剧旧称徽戏、徽调,是我国的古老剧种之一。其声腔以弋阳腔、高拨子为底子,吸收了目连戏的下江调,并融合了江西地方戏曲饶河戏(今称赣剧)的弹腔及婺源民间小调,形成了有别于"安庆"徽剧的婺源徽剧。在对婺源徽剧进行实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徽班、徽调、徽剧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00年 第2期 29-30页
作者:杨文武 邓翔云 
举世瞩目的京剧是中国古典戏曲的集大成者,从现存各地地方剧种中都能不同程度地找到京剧的影子。这固然表明京剧极取了众多声腔剧种的精华,也显示出京剧对各地方剧种的深刻影响。其中和京剧血缘关系最大的当数徽剧。京剧的形成,离不开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统戏剧的创新与演出——徽剧的保护与继承、创新与演出
收藏 引用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年 第3期18卷 54-56页
作者:温梅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安徽合肥230001 
清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戏剧的发展和繁荣。清代地方戏的发展孕育了新的剧种——京剧。江苏省在保护和挖掘昆曲优秀传统,继承和发扬昆曲艺术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收获。徽剧在京剧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