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心源"
97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相法心源——夏吾角藏传佛教艺术精品展”在京举行
收藏 引用
《法音》2015年 第6期 67-68页
作者:桑吉扎西《法音》编辑部 
5月31日上午,"相法心源——夏吾角藏传佛教艺术精品展"在北京艺术博物馆(万寿寺)隆重开展。此次展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青海省文化厅、北京艺术博物馆、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山水师造化 重在得心源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2年 第6期 74-77页
作者:朱永成广州西关画院 广州中国画学会 澳大利亚中国美术家协会 
从开山立派之始祖高剑父到黎雄才、关山月,再从黎、关到陈金章,一直到今天我们这群岭南中青代画家,岭南画派之所以能独树一帜发展到今天,最大原因在于其传承脉络非常清晰,在传承基础上注重于革新。如黎雄才作为高剑父的弟子,在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造化与心源--谈写生与创作关系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1年 第7期 136-137页
作者:韩京雷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绘画既是自然造化的反映,又是艺术家所思所想所感的视觉呈现。实际上,古人对"造化"与"心源"的观照,按照我们今天的说法,亦即对写生与创作关系的思考。中国文献出现的"写生"一词,可以追溯到五代时期滕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出入于造化心源之间
收藏 引用
《美术》2008年 第9期 73-78页
作者:郎绍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何加林是才情出色,根基好的画家。所谓“根基好”.指两个方面的基础:一日对中国画的认知.二日笔墨功底。试作释说:中国画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背景,独特的民族形式.对它缺乏应有的认知.就无法悟其真谛.辨其优劣.登其堂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舟双楫 一画心源——李一访谈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8年 第1期 39-47页
作者:吴彧弓中国艺术研究院 
李一先生是当代著名美术史论家、书法家。他出生于山东曲阜阙里,自幼学书,笔耕不辍。20世纪80年代初,他专帖学,以“二王”书风步入书坛。80年代中期以后,他侧重章草研习,同时在蒋维崧等先生的启发下,吸收六朝碑志的营养,随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造化与心源的合一
收藏 引用
《北京观察》2017年 第1期 60-63页
作者:耿晓冬北京恒丰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北京恒筑国际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耿晓冬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恒丰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恒筑国际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对于景物描写有这样一句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出自南朝梁刘勰《文雕龙》)。在大多数人的眼中,摄影是能体现意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柳学健人性闪耀的花鸟世界 化心源为艺术
收藏 引用
《收藏家》2005年 第S1期 115-124页
作者:秦人 
在中青年画家中著名花鸟画家柳学健无疑是一位成功者。他穷二十多年之功,既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又直面市场、为自己寻求市场定位,向市场求证自己的成功。今年先后应邀在杭州、上海、南京、温州、宜兴等地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如行山阴道上——由《一画心源》文集领略李一先生学术思想之宏美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16年 第8期 16-21页
作者:王谦山东友谊出版社 
作为“中国艺术学文库-博导文丛”中的一部,李一先生的文集《一画心源》格外引起美术研究者和广大艺术从业者的关注。先生自青年时期即驰名中国书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看艺术创作中生活与艺术的关系
收藏 引用
《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 第9期 66-67页
作者:闫谨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树石画家张璪的重要理论主张。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字,却道出了艺术创作与生活的重要关系,成为后世许多画家的座右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广播播音员、主持人有声语言艺术功力培养之探讨
收藏 引用
《中国广播》2009年 第2期 68-69页
作者:马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 
著名演员李幼斌以他精湛的表演艺术功底塑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难忘的银屏形象。当有人问他,这功底的奥秘在哪里?李幼斌的回答如此简单:“这是一种感觉。”而就在这句如此简单话语的背后蕴涵着极其丰富的人生感悟和艺术哲理,是艺术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