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心灵重建"
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心灵重建的民俗依托——试论《大太阳》中的“招魂”与“安魂”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11年 第14期 54-55页
作者:李鹏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影片《大太阳》中最感人的一幕是结尾处众学生家长在废墟上手捧照片祭奠孩子的"招魂"场景。它建立在深厚的民俗心理背景上,真实地传达了民族心理情感和对待生命的态度。"招魂"与"安魂"是重要的传统丧葬礼俗,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太阳》:坍塌过后的心灵重建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13年 第4期 87-88页
作者:杨丽君吉林艺术学院戏剧影视学院 
由长影集团领衔出品、杨亚洲执导的电影《大太阳》,以平实的拍摄手法记录了灾后别样的汶川,给我们留下了震后三年不一样的纪念和祭奠。影片从一对夫妻的离婚进入,至一个新生命的诞生结束,将更多的镜头挥洒在了灾后重建尤其是心灵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漫长又痛苦的等待——谈卢新华及其中篇小说《米勒》
收藏 引用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23年 第4期 54-60页
作者:芦苇不详 
“伤痕文学”代表作家卢新华于1986年赴美国求学、定居,但他心中从未忘记当年向他倾吐心声的那些读者,从未忘记未完成的思考。出国后,卢新华创作了《细节》《紫禁女》《伤魂》《梦中人》等小说,这些着眼于文化反思与批判的作品深刻揭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唐山大地震》《惊天动地》中的孤儿形象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11年 第17期 83-84页
作者:张佳暨南大学文学院 
本文从《唐山大地震》《惊天动地》两部电影入手,分析作品中的“唐山孤儿”面对灾难,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疼痛,关注他们成长岁月中的心灵重建历程,探讨两部电影中孤儿形象塑造的艺术诉求,指出两者对孤儿形象塑造的特点:都较为真实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唐山大地震》的双重审美境界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11年 第11期 50-52页
作者:肖沁芳华中科技大学 
讲述"23秒32年"的影片《唐山大地震》在主观和客观上蕴涵了两重审美境界。在艺术审美的层面上,影片关照了后汶川时代,国人心灵废墟和精神家园的重建;在哲学审美的层面上,"方登"一角的塑造本身隐含着一个审美主义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