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心理分析小说"
2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中国现代心理分析小说的两种形态——施蛰存、欧阳子比较论
收藏 引用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993年 第2期30卷 90-96页
作者:刘俊南京大学中文系 
虽然施蛰存和欧阳子分属于不同的历史时空.但他们都因在小说中对人类心理艺术刻划的深刻性和独特性而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独具风姿的身影.本文在对这两位作家的相同点进行归纳扫描的同时,侧重对他们的不同点——中国现代心理分析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新论
收藏 引用
《学术交流》2013年 第9期 164-168页
作者:王俊虎延安大学文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施蛰存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很深,并将弗洛依德的性心理分析方法运用、融合到他的文学创作中,为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现代小说开辟了一条崭新的路径。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表现在:对作品主人公的人文关怀,"中国化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与渗透──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初探
收藏 引用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 第2期18卷 69-74页
作者:商景云 
施蛰存写心理分析小说,并不想以现代主义来对抗或取代现实主义.他没有盲目地照搬西方现代主义那一套,而是把意识流、潜意识流、象征主义等非现实主义的因素与现实主义的手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相互交融的复合形态,渗透到作品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探索心灵之秘——简论新感觉派的心理分析小说
收藏 引用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 第6期 118-122页
作者:高珊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 
中国第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新感觉派除了写出众多形式上求新求变的小说外,也有相当一部分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创作的心理分析小说,从刘呐鸥、穆时英到施蛰存,对人物心灵的分析在题材的不断突破和艺术手法的丰富下显得愈趋深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
收藏 引用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3年 第6期 41-43页
作者:马卢娇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在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文坛上,施蛰存不仅主编了杂志《现代》,且还创作了大量散文、小说,其中心理分析小说的创作最具其个人风格。施蛰存深受弗洛伊德学说的影响,作品中多运用其性心理分析方法。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潜意识:“创伤的执著”的不同内涵——鲁迅、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漫谈之一
收藏 引用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 第5期32卷 14-18页
作者:黄忠来湖北师范学院科研处湖北黄石435002 
 鲁迅和施蛰存都在小说中借鉴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鲁迅表现了深广的社会内容,施蛰存则直接描绘性本能以印证弗氏理论,鲁迅对潜意识的描写隐蔽而含蓄,施氏直接并予以渲染,无论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境界上,都构成很大差别,不过对于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储福金小说艺术论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1993年 第4期 114-122,151页
作者:吴秉杰 
储福金的近年小说几乎可以归入种种不同的名目之下:传统现实主义,“新写实”小说,心理分析小说或“解构”实验小说等等。这种包容性不知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是作家的艺术素养折射到了各种精神潮流之上,形成了一种独得之秘的艺术创造;或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吴组缃小说的艺术个性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1996年 第1期 111-122页
作者:刘勇强北京大学中文系 
吴组缃小说的艺术个性刘勇强吴组缃的小说创作是以量少质高著称的,其实,所谓量少,也是相对而言的。诚如学界公认的"其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的匠心。"(1)"几乎所有各篇都值得一读。"(2)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位作家有独特的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略谈施蛰存小说创作的艺术积累与准备
收藏 引用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94年 第1期 286-290页
作者:李惠彬 
施蛰存对外国文艺的译介,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在他的小说、诗歌中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三、四十年代的译介,他多是带着一定的个人的艺术爱好与艺术倾向性的。外国文艺作品的翻译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和艺术的积累。外国艺术理论的翻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身边小说:现代知识者的角色转换、身份认同与自我意识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2005年 第1期 172-177页
作者:巫小黎广东佛山大学中文系 
“身边小说”是五四时期的一个重要小说类型。从艺术风格上大致可以张资平和郁达夫为代表 ,分为客观写实和浪漫抒情两类。取材的自我经验性 ,小说人物的凡俗化、类型化 ,叙述立场的平民化 ,是其主要特点。身边小说大胆地自我暴露和自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