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怒族"
2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怒族艺术中的幽默美
收藏 引用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 第4期13卷 50-55页
作者:韦世林 
怒族是个富有幽默感的民族。但怒族的幽默不是绅士、学究式的幽默,也不是小丑、杂耍式的幽默,而是有如山谷的清风,林间的溪流般涌动的、清新的、有活力的幽默。这种幽默,使怒族艺术有种独特的魅力。本文试从怒族宗教艺术、怒族民俗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怒族的族际关系变迁及其国家认同的耦合
收藏 引用
《贵州民族研究》2017年 第4期38卷 7-11页
作者:赵沛曦 张波 张涌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丽江674100 云南艺术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生活在云南、西藏和缅甸交界区域的怒族,在藏彝走廊民族迁徙过程中与傈僳族、独龙族、白族、普米族等民族进行分化与交融;在与周边民族的交流、互动中出现了区域文化的认同,形成了多元文化包容并存、共生共荣、和谐相尊的民族观;在历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天声人语 音韵传情——浅析怒族乐器达比亚的应用及其美学呈现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2011年 第4期24卷 71-74页
作者:付璐吉林大学艺术学院 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达比亚是怒族特有的乐器,它以浓郁的民族特色,流畅简洁的造型和多元化的功能而著称,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以怒族的主要乐器达比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达比亚的造型特征及其应用与功能的分析,揭示了怒族达比亚乐器的音韵传情功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条纹装饰在怒族“阿怒”服饰用品中的地位及其美学探讨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2012年 第5期25卷 131-136页
作者:梁劲芸 李纶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本文通过对贡山怒族"阿怒"支系的手工艺品怒毯及怒族服饰的样式造型分析,论证了彩色条纹是怒族最典型的装饰纹样,有其重要的地位。探析阿怒崇尚简约之美的审美价值观,凸显出设计中形式美法则的应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怒族原生态民歌
收藏 引用
《音乐生活》2008年 第7期 47-48页
作者:杨秀云南省大理古城学府路大理学院艺术学院 
怒族主要分布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由于特殊的居住环境,山川阻隔。交通闭塞,社会发展非常迟缓。直至20世纪50年代初,都还保留着原始社会的自然形态,他们没有文字,千百年来,一直是刻木记事,结绳为凭,保留着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怒族民间舞蹈概况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1997年 第3期10卷 55-58页
作者:葛树蓉 沙四益 
怒族自称“怒苏”、“阿怒”、“怒”、“阿龙”。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州的福贡、贡山两县及兰坪县的兔峨乡,少数一部分居住在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怒族民间口头传统的保护与传承研究
收藏 引用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 第5期35卷 86-91页
作者:刘薇 乔雯云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云南昆明650031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北京100872 
怒族是一个人口较少且长期经历“无字”历史的民族,口头传统犹如一块民族的“活化石”,使民族的历史、民俗、文化和价值观得以传承,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史料价值。加强怒族口头传统的保护,有利于我国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同时激发怒族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彩云深处竹叶青——怒族竹文化
收藏 引用
《今日民族》2011年 第12期 32-35页
作者:程超不详 
竹子,起源于中国,中国的古老文明曾被西方称为“竹子文明”,在中国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竹不仅仅是生产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工具和用具,而且还渗透到艺术、伦理等各个领域,传导与表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滇西北怒族井干式民居建筑营造技艺调查
收藏 引用
《中外建筑》2021年 第2期 28-33页
作者:林徐巍 潘曦 丘容千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井干式建筑历史悠久,是我国西南地区分布最广泛的民居建筑类型之一,曾经被多个民族所使用。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井干式建筑在多样化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发展出了丰富的形式类型,滇西北怒族的井干式民居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留存最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记录着遥远脚印的欢乐日——怒族朝山节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1997年 第6期10卷 44-47页
作者:左汝芬 
怒族朝山节又叫朝山洞节、喝仙奶酒节、鲜花节.怒语叫“乃能啊”(“乃”是仙奶,“能”是酒,“啊”是喝),本义是喝仙奶酒的日子.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怒族普遍过这个节日,各区有自己固定的朝山地点,这些地点都在有岩洞并滴淌石钟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