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思乡"
5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以歌曲《思乡》为例
收藏 引用
《艺海》2024年 第4期 61-65页
作者:甘卓湖南艺术职业学院 
在中国声乐的各种类型中,古诗词艺术歌曲以其精湛的词曲结合技巧自成一派。因此,笔者认为歌唱家加强对这类作品的学习尤为重要。本文选取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代表作——黄自的《思乡》,从作曲背景、艺术特色、演唱者处理等方面对其创作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音乐特点及歌唱处理研究
收藏 引用
《黄河之声》2024年 第2期 56-59页
作者:聂堂英 李成龙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思乡》是黄自先生创作的一首短小精悍、带有浓厚情感色彩的艺术歌曲,词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家国情怀。本文通过对旋律、歌词、结构、和声等方面的分析,总结歌曲的风格特点和蕴含的思想,探讨了歌唱作品时如何通过歌唱技巧的运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抒情幻想曲》的演奏技巧与艺术表现
收藏 引用
《艺术教育》2024年 第2期 115-118页
作者:王雨灵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北京100875 
《抒情幻想曲》创作灵感来源于作曲家身在异乡、凝视飘雪的思乡之情。文章深入探析了古筝作品《抒情幻想曲》中的演奏技巧与艺术表现,并从创作背景、作品结构、技巧运用和情感表达四方面进行解读,揭示该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美学赏析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22年 第17期 63-65页
作者:刘叶萱武汉商学院湖北武汉430056 
黄自是我国近现代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艺术歌曲是中西音乐元素融合的典范,蕴含极大的艺术欣赏研究价值。《思乡》作为黄自创作的最经典的艺术歌曲之一,体现了黄自高超的作曲技巧与深厚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福赛斯:怀着“思乡”的感觉行走
收藏 引用
《舞蹈》2011年 第11期 48-51页
作者:刘青弋不详 
威廉·福赛斯(William Forsythe 1949-)出生在美国纽约外的长岛,在那里他完成了高中学业。父亲是一位广告设计员,他的童年是在绘画、广告牌和电视的世界里度过的,他每天都在电台玩摇滚乐,迷恋于弗雷德·阿斯泰尔的节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艺术歌曲《思乡》的演唱版本浅析——以四位歌唱家的演唱版本为研究对象
收藏 引用
《戏剧之家》2023年 第17期 64-66页
作者:吴雪松湖北商贸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本文通过对比四位歌唱家对黄自艺术歌曲《思乡》的演唱,结合各自在音乐处理、声音状态、歌唱语言、音乐表演等方面的分析,以明确学习艺术歌曲演唱的方法。鉴于近代以来西方音乐传入中国,国内高校音乐教育偏向西化,需要重视与发掘中国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早期艺术歌曲中的家国情怀——以黄自《思乡》为例
收藏 引用
《黄河之声》2022年 第23期 39-43页
作者:王子健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是家国情怀、共同意识、仁爱之情的同构,通过行孝尽忠、民族精神、乡土观念等传统文化的路径相联系,并实现传统文化超越的民族精神。本文通过对中国早期艺术歌曲中黄自的《思乡》进行研究剖析,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张大千思乡爱国情怀三变探微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2年 第2期 126-130页
作者:申东城乐山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 
张大千(1899—1983),四川内江人,20世纪著名国画大师。大千爱游历,游踪遍布国内名山大川历史古迹,他从漫游中得到许多创作灵感,更透露出浓浓的游子思乡爱国情怀。本文立足大千诗词画言行,以其一生游踪为线索,简论其乡国情怀演变的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校新生思乡发展轨迹:一项追踪研究
收藏 引用
《当代教研论丛》2023年 第9期9卷 78-84页
作者:徐瑜姣 马洪丽 尹静 马世超 徐伟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哈尔滨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黑龙江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研究采用完全追踪设计,在黑龙江两所高校随机抽取大一新生有效样本共304人,以实名纸笔测验,施测大学生思乡问卷,共进行连续8轮重复测量,考察高校新生思乡发展轨迹。经HLM分析,结果如下:(1)大学新生的思乡水平呈二次方曲线趋势逐渐下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泪珠与珍珠》是思乡怀人之作吗?
收藏 引用
《语文建设》2006年 第12期 39-40页
作者:巩靖宇 刘向军山西省大同市文化艺术学校 河南省宏力学校 
是人教版大纲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这篇课文在题材、时代特色、情感表达等方面都较为贴近当代中学生的实际,因此,学生们都比较喜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