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思想逻辑"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保罗·莱文森媒介进化理论的思想逻辑
收藏 引用
《青年记者》2017年 第21期 27-28页
作者:徐利德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保罗·莱文森是北美媒介环境学的第三代代表人物,师从尼尔·波兹曼,并与麦克卢汉保持亲密关系,被誉为“数字时代的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进化论思想。在整体媒介史观的引导下,莱文森在其著作中提出了三个核心的媒介进化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思想逻辑初探
收藏 引用
《特区实践与理论》2023年 第1期 11-15页
作者:李凤亮南方科技大学党委 南方科技大学全球城市文明典范研究院 
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所作的报告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逻辑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最鲜明的逻辑主线是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核心命题,层层递进、紧密贯通,有实践基础的总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创业苗圃打开创业者新的思想逻辑
收藏 引用
《中关村》2014年 第9期 84-84页
作者:王德禄北京市政府 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 
当前,中国进入原创新业态的颠覆式创业的时期,新的想法在创业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如何实现从想法到公司、从创意到创业的转变成为创新创业的关键,创业苗圃应运而生。新经济条件下,随着我国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和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确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形体表演的特殊性
收藏 引用
《当代戏剧》2011年 第5期 76-77页
作者:樊二榕 
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不断发展,戏曲表演艺术愈来愈有了它的可视性和时代性,即以直观的演员外在表演让观众获得戏曲艺术的独特享受。戏曲艺术同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相当普遍的群众性。形体表演是一种外部的动作,表演中消耗外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第一现场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4年 第17期 130-135页
“WHY ART 2014”——王茂、徐悰双人展8月30日,“WHY ART”之王茂、徐悰双人展在林大艺术中心开幕。“WHY ART”是林大艺术中心从2014年4月开始筹划的展览项目,旨在发现艺术家本人与自己的艺术有独立思想逻辑的艺术家,作为林大艺术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晚明时期江南地区仙山图的发展与演变
收藏 引用
《艺术家》2024年 第7期 22-24页
作者:李姗喀什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仙山图兴起于汉代,当时主要出现在画像石、画像砖、棺椁、绢帛、墙壁等载体上,常见于墓葬之中,描绘的主体为早期文本与神话记载中的昆仑、蓬莱等仙山。汉代如此热衷于描绘仙山形象,一方面是出于对山岳的崇拜,但更多的是与当时死后升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朦胧主义 呼之欲出的东方美学精神
收藏 引用
《收藏.拍卖》2020年 第10期 66-69页
作者:冯翊 不详 本刊资料库 
现当代艺术一直是以西方为中心不断演变的。因此,在全球化的语境下,非西方文化在现代化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地面临本土艺术与现当代艺术发生碰撞。2013年,一种以东方美学精神为主导的"新朦胧主义"被提出,在中国、日本和韩国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和鸣铜鼓芦笙曲--伤痕诗歌美学的地域性符号
收藏 引用
《杉乡文学》2021年 第1期 170-172页
作者:补一刀不详 
诗歌是雅赏之作,或自娱,亦或流觞。贵州诗人张引力说:“诗歌评价的标准首先要看是否具有情怀的力量、艺术的独创和思想的价值,此三项为判定的基本原则;其次就是着重从艺术独创性这个角度来看,一是是否找到了语言与事物之间隐秘的对应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典美”与“现代性”(五)——例谈现代汉语的逻辑审美
收藏 引用
《语文学习》2022年 第8期 70-76页
作者:陈军上海市市北中学 
一、导语汉语有一万多年历史,只有到了20世纪初才发生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全面地实现了“现代性”转型。现代汉语,委实是中华文化在20世纪的最伟大的创造。当代中学生要成为“现代”中国人,必须人人学好现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创造力最突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把握人物和体现人物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1年 第S1期 129-130页
作者:李凤玲许昌县豫剧团 
笔者是县级剧团的一个主要演员,还兼任着业务团长,常年活动于基层农村舞台上,经年累月为广大农民群众演出。从艺三十多年的演出经历使我深深体会到,演戏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工程,概括说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理解人物,一是演好人物。理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