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A.善心女孩,'帮人分手'悟商机今年26岁的孙莉出生在郑州一个艺术之家.因多才多艺,人又长得漂亮,在大学里她是有名的'校花'.毕业后孙莉进到上海一家广告公司,由于平时和她打交道的多是白领绅士,女孩身边自然不乏追求者.其间孙莉交了两位男性朋友,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最后都没有升格为'男友',但后来大家仍然是好朋友.其中一位被'抛弃'的李帅哥,还常常为夜里独自下班的她当护花使者呢.用孙莉的话说,友谊比爱情更弥足珍贵!
摘要: 在古汉语中"艺"是技巧的意思,表演艺术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表演技巧,当然,这种理解是对表演艺术基础的理解.当代主流戏剧还是以演员表演为主,对于演员来讲最重要的是如何"演"好角色,这就需要演员具备良好的技巧,这些技巧其实就是我们平日挂在嘴边的"声台形表".现代社会的媒介众多,人们处于绝对主动的地位选择娱乐方式,观众进入剧场,我们是通过演员表演来引导观众,如果演员的表演不理想,再好的舞美设计、服装、化装、包装,都是徒劳.……
摘要:销售们常说:开发新客户就像追求一位恋人,要经过知彼知己、初步沟通、培养好感、确立关系、谈婚论嫁、步入婚姻殿堂六个步骤,2009年到来时,各大广告公司又追到了哪些“恋人”呢?
摘要:澳大利亚歌手兼作曲人Gotye与女歌手Kimbra合作的神曲《SomebodyThatIUsedtoKnow》火遍全球,热度始终不减。歌曲的MV画面独特,富有创意。美妙的旋律,耐人寻味的歌词,道尽了恋人间的伤痛:现在的你只是我曾经认识的某某而已。
摘要:人体语言是构成由自然美向艺术美过渡的一个中介区域。在生活中.人体和人体动作就有着丰富的表意功能.其作用是常规语言无法替代的。因为人体动作语汇是一种自发的习惯动作,连接组合的随意性很大,没有常规语言严密的逻辑语法结构;人体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又与常规语言相矛盾。心理学家证明:一个姑娘在心爱的恋人第一次拥抱她的时候.口中常常会推诿地说着“不”字.而身体却情不自禁地投入恋人的怀抱。在这样的时候,你相信哪一种语言呢?肯定是人体语言。
摘要:今天是上海的小年夜,也是世界的情人节。家人团圆和有情人相聚该如何取舍与平衡,成为许多深陷爱河的恋人们的选择难题。
摘要:这年头,拍个电影可不容易。如果将电影和观众之间的关系描述成结婚,那早年的电影就是从“相亲”开始,双方条件合适便决定在一起,电影构思成熟了就拍出来,目的明确、高效实在。而现今的关系更像是从“恋爱”开始,恋人们需要好好了解对方,培养感情。电影则也需要将培养期做足,用一系列创意的、浪漫的营销手段来获得“恋人”们的喜爱。随着电影宣传重要性的提升,营销方式越来越多样化,逐渐形成一种独特的“电影文化”,更有甚者,我们爱宣传胜过爱电影本身。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几种电影的有趣“叫卖”法吧。
摘要:朋友抓拍的我们二人的合照,两个人笑得很夸张,姿势也很奇怪,手脚放的地方都在一个怎么看怎么别扭的位置上,可是好像除了那里又没别的地方可放。
摘要:傅全香,这位越剧红伶,一生善演《梁山伯与祝英台》,素有“活祝英台”之称,一曲《楼台会·哭灵》不知逗引过多少越剧迷一掏同情之泪。说来也巧:在舞台上唱惯了《梁祝》,在现实生活中,她的婚姻恋爱居然也颇像祝英台,特别是她的恋人、丈夫,在狂热地追求这位越剧表演艺术家的时候,当真有点梁山伯——“呆头鹅”的味道。关于这对恋人的故事还得从1950年夏天的一个夜晚开始——
摘要:萧驰博士现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中国文学和比较文学研究,专注于魏晋思想与中国诗学、中国古典诗学与思想史、中国诗学与佛教以及明清文人文化与小说,特别是《红楼梦》的研究。已发表多部中英文专著,包括:《佛法与诗境》(北京:中华书局,2005)、《中国抒情传统》(台北:允辰文化事业股份公司,1999)、《中国诗歌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本文选自他的英文版著作《中国园林作为诗意的归所:石头记通考》(密西根州立大学,2001)第六章"大观园——美人繁花的乐土"。尽管《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虚构的,但它依然是世界园林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为人们展示了明清园林构筑规划的详情,更为重要的是传达了园林中日常起居的生活信息。在今天关于中国园林价值的大讨论中,我们已经对文人园的视觉、空间和建筑特色有了很多研究,但对传统中国园林的生活、日用和功能性价值的研究做得还远远不够。中国文人们在园林里除了休闲活动以外到底还做些什么?山石、花木、流水、亭台是不是就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全部?丰富的中国艺术和文学史料已经促使许多在西方的艺术史学家和汉学家们对中国花园景观文化进行更为全面的审思。略举两例:士大夫们的"园记"中关于园林别业的描写常常涉及到乡村景色和农业生产,以山水见长的文人画(比如明代文徵明的31景《拙政园图》)描画了许多现存苏州园林中见不到的丰富的自然景象。这些不仅令人想到山水观与城市化进程之间的互动,同时更强调了园林不仅仅是设计和园艺,而且与历史上一人一地文化传统和社会经济的演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明清是江南文人园林的兴盛期。萧博士对大观园的研究将花园的兴衰放到皇朝末年危机四伏的士大夫文化的大背境下,通过对大观园与另外两种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园林类型——女性化的才子佳人园和男性化的高人逸士园——的比较,作者指出大观园既是二者的综合,在价值论上又是对二者的超越。最后,文章向读者进一步提出:"美人繁花的大观园是如何成为男性诗人遁隐园的象征呢?在这种性别转换的表象之下的文化架构又是什么呢?"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