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自2006年以来,全国各行业大力开展节能工作,给水行业也制定了《城市供水2010年技术进步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作为该行业的指导性文件。其中规划中指出:"目前城市二次供水存在的突击问题是地下水池和屋顶水箱的二次污染,因此,各地应对现有的二次供水方式和设施进行全面总结和分析,因地制宜地选用相应的设施设备,并应加强管理"。二次供水形式目前是五花八门,笔者在本文中主要针对恒压变频在给水系统中的应用做一叙述。
摘要:分析了传统消防水灭火系统存在易锈死难改造等问题,介绍了恒压变频供水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设计思路,论证了恒压变频供水系统在消防水灭火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了将恒压变频控制设备应用到消防水灭火系统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为改进消防水灭火系统提供了又一方法。
摘要:介绍了基于PLC和变频器实现恒压变频变流量供水系统的研究设计与改造应用,该系统能够根据管网压力自动调整泵的运行状态。设计了主电路接线图和主程序流程图,水泵可以自动启停、自动控制运行,实现了无级压力调整,真正做到了用水和供水的动态平衡,优化了系统运行特性,达到了恒压变频供水的目的。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啤酒销量的增大,近年来我国啤酒工业的规模迅速扩大,酿酒设备逐步与国际上先进的设备接轨。过去在老式水泥内壁涂料发酵池上,冷媒通过池子里的紫铜管圈换热来保持发酵温度的方式,逐步被能自动控制温度的夹层螺旋冷媒管式不锈钢露天圆柱锥体发酵贮酒罐所代替。
摘要:论文提出一种基于单片机的恒压就频调速供水系统,该系统无需专人监控,自动调节供水量,具有较高的供水品质,同时节省能耗。首先介绍了系统的结构组成,其次介绍系统的工作原理,并详细叙述了系统的控制策略,最后指出系统的特点。
摘要:根据山西某矿井下生产供水方案,分析恒压变频供水装置的选型与要求,包括蓄水池、管路、恒压变频泵及其供电系统的造型与要求,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要求。该矿井通过恒压变频水泵与南翼主供水管路并网,将3号奥灰水直接在井下利用,为南翼盘区工作面生产供水,保证工作面水量充足,压力稳定,全自动化监测系统运行情况,实现无人值守。
摘要:本文采用恒压变频控制技术,以变频器与PLC为核心,对冻结站盐水循环系统的控制进行改进,旨在解决冻结站盐水循环系统中盐水流量不稳定、变化频繁且实际控制操作复杂等问题。主要介绍了盐水泵变频调速的节能原理、恒压变频系统的设计方案及系统控制原理。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靠性高、运行稳定、调速性能好同时也体现出较好的节能效果。
摘要:自2004年开始,枣庄市台儿庄区开始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农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截至2005年底,全区累计投入资金600多万元,使2.1万农村人吃上自来水,有效地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条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本着“节约资金、技术先进、科学可行”的原则,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针对农村群众生活特点,在常规恒压变频供水技术的基础上,该区和北京仲春机电有限公司密切协作,开发推广出可定时恒压变频控制技术,实现了无人值守,早、中、晚定时供水;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节约电费和减少运行管理费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实现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
摘要:针对某大楼生活消防供水系统可靠性不高,能量转换效率低且不能集中监控管理等问题,提出基于FX3UPLC N:N多重网络链接通讯的综合供水系统设计方案。综合供水系统采用N:N工业控制网络将消防供水、生活供水及直饮水组建成工业现场级控制网络,通过基于组态的上位机系统实现综合供水的统一管理与实时监控。现场应用表明,该系统通讯稳定可靠,提高了综合供水系统的可操作性及自动化水平。
摘要:水泵并联运行是建筑内主要的供水方式。通过拟合水泵在工频与恒压变频下的特性曲线,以效率和轴功率为研究对象,运用对称曲线法分析了同型号水泵和不同型号水泵在不同流量下的并联情况,经过对比分析最终得到了高效节能的水泵并联运行方案。对称曲线法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并联分析方法,可以对不同研究对象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还可以对不同方案进行优化选择,探索最优配置。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