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恨"
1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九曲河里的一朵浪花
收藏 引用
《艺术界》2025年 第1期 31-35页
作者:程建华不详 
开辟鸿蒙,地覆天翻,波开浪裂,尔后,海水渐渐隐退,沉寂海底千年的陆地不再安分,一日日揎拳捋袖,争相隆起。其时,更有一峰当先,穿云破雾,挺拔而出,直至冲上三千七百丈云霄,偶见群峰俯首,万岭膜拜,方意兴阑珊,而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之残酷与爱之温情——金基德电影分析
收藏 引用
《大舞台》2013年 第7期 168-169,119页
作者:李琳河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影视艺术系 
金基德的电影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和浓重的文艺味道,将叙事重点放在阐述其残忍、偏执、极端、非主流的个人情感上。影片唯美且锋利,充满隐喻意味,既能够满足观影者的视觉追求,又能够表达导演对人类、社会和民族的情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爱的渴求 的书写——从心理批评看《茉莉香片》
收藏 引用
《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 第3期 54-57页
作者:何清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 
张爱玲女士的作中有大量的写作题材和创作灵感来源于她个人传奇和独特的身世家庭,她的作品也有很大部分着力刻画和表达在家庭中饱受亲情的冷漠与伤害的成员,尤其是作为晚辈的子女。本文从心理批评切入,在探讨小说叙述的事件和故事背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血千年土中碧——李贺的“诗”及其艺术特质
收藏 引用
《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 第1期21卷 56-60页
作者:温玉林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中文系广东罗定527200 
李贺诗歌的情感特征是,人生不得意,推己及人,也天下不公平,为苍生鸣不平。对的解脱使李贺对时间特别敏感。使李贺的诗歌形式独特,李贺诗歌代表性的意象是“玉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两种不同的美——论冰心的爱和庐隐的
收藏 引用
《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 第4期2卷 31-32,103页
作者:沈玲蓉宁波大学师范学院浙江宁波315211 
冰心和庐隐是“五四”文坛初期双双齐名的女作家。冰心描绘的是“爱”的哲学,庐隐抒发的是“”的世界,风格迥异。笔者例举文本的具体表现,从家庭环境、宗教信仰、艺术追求三方面探究成因,指出两位女作家呈现的不同的艺术魅力所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与“风流”:韩国传统美学的两大范畴
收藏 引用
《东疆学刊》2023年 第4期40卷 88-95,130页
作者:尹允镇 张宝双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威海264209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大连116081 
韩国古典美学中的各种概念和范畴,包括“文以载道”“性灵说”“神韵论”等都是借用中国美学的概念和范畴,这是中国文学在中世纪东亚具有的独特的历史地位所决定的。但是,韩国也有民族特色比较鲜明的美学概念和范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论《雷雨》中的蘩漪
收藏 引用
《科教文汇》2009年 第1期 196-196,198页
作者:李小和温州机电高级技工学校浙江温州325000 
作家曹禺在《雷雨》中为我们塑造了八位栩栩如生的人物.每个人物几乎都困扰在欲望与追求中,而所有这一切的欲望与追求.又都被一种人所不能把握的强大力量压抑着,造成人的巨大精神痛苦.由此引发出的是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其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摄影史中的绘画情愫
收藏 引用
《艺海》2012年 第4期 75-76页
作者:刘勇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通过对同时代的摄影与绘画比较,以及对摄影艺术的本体性及边缘性的理论探讨,来揭示摄影艺术在丰富和变化的过程中绘画所起到的引导作用,同时也表述了摄影在与绘画中,为了展示其独立的本体特征而做出的抗争的作用与意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复仇灵魂的颂歌──评《原野》与《呼啸山庄》
收藏 引用
《昌潍师专学报》2000年 第4期19卷 41-43页
作者:张爱民枣庄师专学报编辑部277160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唯一的小说,而爱米莉正是以此留名世界,作品中塑造的希思克利夫是复仇者的形象,作家却通过这一形象传达出爱的旨意。曹禺在《原野》中借鉴外国戏剧的艺术技巧塑造了仇虎这个形象,反面说明爱的有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分析《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利夫的形象
收藏 引用
《科技信息》2009年 第7期 165-166页
作者:吕秋薇东北财经大学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英国19世纪著名诗人和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傲慢与偏见》一反同时代作品普遍存在的伤感主义情调,极力描写了希刺克利夫强烈的爱、狂暴的和无情的报复,字里行间充满着丰富的想象和猛烈的情感,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作者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