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悲喜交融"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悲喜交融的艺术典型——浅谈唐吉诃德与阿Q的异同
收藏 引用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 第1期23卷 149-151页
作者:何之璠 
唐吉诃德是十七世纪初期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笔下的艺术典型,阿Q则是二十世纪初期中国作家鲁迅笔下的艺术典型,两者相隔三百余年之久,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代,决定了这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具有各自的民族性格和意识特点。但是,如果我们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悲喜交融的《阿Q正传》
收藏 引用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年 第30期 43-45页
作者:谷良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宝山校区上海201900 
《阿Q正传》原文共有九个章节,其中第二、第三两个章节被选入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小说以辛亥革命前后未庄农村为社会环境背景,讲述了贫苦雇农阿Q滑稽搞笑又命运悲惨的一生。《阿Q正传》除了具有突出的社会价值、精神价值和教学价值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悲喜交融的审美特征——以《围城》为例
收藏 引用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 第5期19卷 72-76页
作者:李芳莹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悲剧与喜剧一直被认为是两个对立的美学范畴,代表着两种不同风格的艺术类型,然而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却时常出现悲喜交融的审美特征。钱锺书先生的《围城》就是很好的例子,语言上悲剧性意味的喜剧性表达,人物形象亦悲亦喜,主题意蕴悲喜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外套》看果戈理悲喜交融的写作特点
收藏 引用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 第4期14卷 115-117,124页
作者:李舒琼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作为幽默讽刺大师的果戈理,在创作其作品时经常把喜剧性和悲剧性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寓悲于喜的独特艺术风格。小说《外套》鲜明地体现着果戈理悲喜交融的创作风格。语言诙谐幽默,人物行为怪异,结局奇幻,对人物的命运揭示异常深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话剧《茶馆》看老舍悲喜交融的创作特色
收藏 引用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 第5期24卷 110-112页
作者:马晓宇山西大学山西太原030006 
老舍作品常常呈现出一种悲喜交融的创作特色。作为幽默大师的老舍,在创作其作品时经常把喜剧性和悲剧性巧妙的结合起来,形成一种寓悲于喜、寓庄于谐的独特艺术风格,诙谐幽默的语言往往描绘着一个个令人叹惋的悲剧。话剧《茶馆》典型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华视听美学传统的电视艺术新形态
收藏 引用
《中国电视》2024年 第6期 4-15页
作者:王一川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中华视听美学传统在电视艺术中具体呈现出五层面的构造:电视艺术媒介层、电视艺术形式层、电视艺术形象层、电视艺术品质层和电视艺术余衍层。结合近年来电视剧的新表达,可见中华视听美学传统在当前电视剧中的新形态:电视艺术媒介层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关汉卿的喜剧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化研究》1993年 第2期 55-60页
作者:傅瑶 
元代出现了关汉卿,是中国戏曲史上的一件幸事。关汉卿不仅是元杂剧的奠基人,也是中国戏曲由形成发展走向成熟的不朽的里程碑。他不仅写出了《窦娥冤》这样感天动地的大悲剧,也创作了《望江亭》、《拜月亭》一类洋溢着轻松愉快气氛的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鲁迅小说的悲剧特色
收藏 引用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6年 第4期18卷 56-62页
作者:田美琳宁夏大学中文系 
鲁迅小说的悲剧特色,主要是重视从小人物的普通、日常生活中去寻找悲剧艺术的主题,描写“极平常的”、“几乎无事”的悲剧;在揭示人物的悲剧根源时,不仅深刻地挖掘了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而且还揭示了悲剧主人公自身思想、性格的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的愁苦与人的灵贵——观省川剧院演出《变脸》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1997年 第5期 4-5页
作者:全京 
人的愁苦与人的灵贵——观省川剧院演出《变脸》●全京昔人有言:“百物之中,莫灵贵于人,然莫愁苦于人”。人是万物之灵,至尊至贵;人生却如苦海泛舟,无边无岸。这种愁苦与灵贵的二重性,往往同时共存于人的身上,将人生推向忧喜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剧漫画家张宇清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1995年 第1期11卷 63-64页
作者:戴平 
戏剧漫画家张宇清戴平滑稽戏以其幽默、通俗、夸张、讽刺性强的特点,堪称戏剧中的漫画。张宇清的滑稽戏正是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又一幅漫画式的都市众生相:做了半辈子冤家而后又结成亲家的陈和尚与冷月眉,一心想搞科研却被行政事务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