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悼亡诗"
5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悼亡诗写作范式的演进
收藏 引用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3期35卷 1-10页
作者:蒋寅华侨大学华文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从男性心理及其艺术表现范式演进的角度考察悼亡诗,可以发现悼亡诗的演进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至西晋潘岳的《悼亡诗》始确定悼亡诗的特定内涵,即专门用来追悼亡妻,且书写的重心明显落在悼亡主体,而不是对象身上。二、唐代韦应物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唐宋之变看梅尧臣悼亡诗的意义
收藏 引用
《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 第3期38卷 68-73页
作者:沈童河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24 
梅尧臣作为宋的“开山祖师”,别唐变唐,勇于创新,在多方面开创了宋新的艺术范式,具体表现为平淡的风格和审美理想、广博而日常化的题材、以文为的破体文体特征。梅尧臣独具特色的悼亡诗从以上方面集中体现了唐宋之变,在歌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潘岳悼亡诗初探
收藏 引用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3期24卷 89-92页
作者:肖立生 周小喜湖南大学出版社湖南长沙410082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人文艺术系湖南长沙410004 
潘岳悼亡诗开"悼亡"题先河,对前代悼亡有继承,有发展,对后代悼亡诗产生了深远影响。潘岳悼亡诗感情真挚饱满,情景水乳交融,注重辞藻雕饰,擅长运用时空意象表达细腻情感,创造特定艺术效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王渔洋悼亡诗
收藏 引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4期31卷 99-103,114页
作者:蒋寅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北京100732 
王士一生三赋悼亡,写下数量众多的悼亡之作,而且别出心裁地采取七绝一体来铺陈悼亡包括的多方面内容,空前扩大了悼亡诗的容量,同时也丰富了悼亡这一歌类型的艺术表现力,成为悼亡诗写作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哈代悼亡诗的艺术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1期30卷 150-153页
作者:邓永忠暨南大学国际学院 
悼亡诗是哈代歌中最富有独特、真切的生命体验与审美体验的部分,也是哈代歌中情感最真挚风格最朴素的部分。无论是对亡故的妻子还是手足情深的妹妹或者友人,人都怀有一种深沉而绵长的情感。而尤以悼亡歌最为感人至深。人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经》悼亡诗浅论
收藏 引用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 第3期9卷 90-95页
作者:庄伟民 
<正> 《经》是我国第一部歌总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古典歌之一。它真实地反映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五六百年间的周代社会现实,形象地表现了当时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就在它的《国风》和《小雅》类别的篇中,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苏轼与元稹之悼亡诗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年 第1期23卷 67-69页
作者:张鲁明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人文艺术与法律学院江苏淮安223000 
悼亡诗是我国古典词的重要组成部分,悼亡诗三大翘楚为苏轼、元稹和纳兰性德。纳兰性德处于清代,与苏轼元稹相隔的年代久远,而苏轼与元稹所在的年代虽然比较接近,但他们的基调与写作风格有很大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基调、情感、悲源、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韦应物的悼亡诗
收藏 引用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 第5期 1-2页
作者:代伟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韦应物的悼亡诗包含悲痛,缅怀,失意三个方面的情感内容,其艺术特色也体现在三个方面:意象的选择,时序的变化,语言的平淡自然。韦应物的悼亡诗既有对潘岳悼亡诗的继承,也有对元稹悼亡诗的影响,有着独特的思想艺术价值,应该引起学界的重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潘岳《悼亡诗》与元稹《三遣悲怀》比较
收藏 引用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4期6卷 414-416页
作者:王淑梅厦门大学中文系福建厦门361005 
潘岳《悼亡诗》和元稹《三遣悲怀》是悼亡诗中的名篇,对悼亡诗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们在文思构造、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两人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但他们在歌中通过不同的艺术手段表达出了同样深挚哀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只有安仁能作诔 何曾宋玉解招魂——李商隐悼亡诗浅探
收藏 引用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 第10期22卷 33-35页
作者:韩鹏飞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李商隐的悼亡诗在展现自己与妻子伉俪情深的同时,也表现了人悲剧性的命运,他在歌中以情为,用忧伤沉痛的笔调抒发了自我的真实情感体验。他把情感作为艺术传染工具,用独特的艺术视觉开拓了悼亡诗的天地,给歌带来新的境界和格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