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情感力度"
1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试论文学作品的情感力度
收藏 引用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 第1期 49-51页
作者:曹振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壮烈的悲伤:屈原诗歌的情感力度
收藏 引用
《怀化学院学报》1989年 第3期14卷 56-61页
作者:韦思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它“所传达的感情越独特,这种感情对感受者的影响就越大”。中国是诗的国度,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充分肯定了诗人自己对理想、力量、毅力和信心的自豪意识,无不充满了一种奔腾如大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书法创作的情感力度与技巧力度
收藏 引用
《书法艺术》1997年 第5期 2-5页
作者:朱以撒 
情感是书法家创作的发酵剂和动力,书法作品的情感性是我们欣赏时所把握的基本特点之一。在唐以前的书论中,大多关注于思;而唐以后,书法家创作时必须具备的情,便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兴趣。对情感的作用的呼声,电越来越高。唐韩愈为人耳熟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书法是人类抽象审美情感之表现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1992年 第5期 140-145页
作者:宋民 
书法不能表现喜怒哀乐等具体明确的情感 “书如其人”、“书为心画”,是古人的定论。书法是表现艺术,能表现人的丰富多采的情感,是近年来占主导地位的书法本质观。人们在“抒情”的总体范畴下,肯定了书法传达具体的情感、明确的喜怒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无尽的律动—论电视戏曲的节奏美
收藏 引用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1991年 第1期16卷 89-96页
作者:徐宏 
按照传统的说法,叙事艺术的对象是“事”,抒情艺术的对象是“情”,那么戏曲艺术则是这两种艺术的有机结合。美学家宋白华说“戏曲艺术,在文艺上实处最高地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抒情诗中“情”与“理”的辩证运作
收藏 引用
《诗刊》2003年 第1期 62-64页
作者:丁芒 
任何艺术,包括诗,都应是情感活动的天地,是人们审美情感主宰的领域。从认识论角度来讲,人们的艺术行为,包括写诗,细析起来,莫不有三个过程、两个阶段。三个过程是指实践过程、认识过程、审美过程。两个阶段,以进入艺术创作为分水岭,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的愁苦与人的灵贵——观省川剧院演出《变脸》
收藏 引用
《四川戏剧》1997年 第5期 4-5页
作者:全京 
人的愁苦与人的灵贵——观省川剧院演出《变脸》●全京昔人有言:“百物之中,莫灵贵于人,然莫愁苦于人”。人是万物之灵,至尊至贵;人生却如苦海泛舟,无边无岸。这种愁苦与灵贵的二重性,往往同时共存于人的身上,将人生推向忧喜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情感的迷失与回归——论后新潮小说家的变化轨迹
收藏 引用
《作家》2001年 第7期 74-77页
作者:刘晓英 程门雪 
当今文坛,充斥着一些语焉不详的文字,以虚假的方式阐释着当下的生活,在那些光怪陆离的故事里,再难见到真情的诉说与倾心的交谈,用弗洛姆的话说:他们用做作的微笑代替了真正的笑声,用无聊的饶舌取代了坦诚无隐的交谈,用阴沉的失望取代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略谈师范声乐教学中艺术表现能力的训练问题——歌曲《梅娘曲》演唱探讨
收藏 引用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 第3期17卷 57-59页
作者:甘晓凤 
师范声乐教学中,一直存在着只注意歌唱技术的训练,不重视歌唱情感的培养这样一个问题,长期以来,师范声乐课的教学目的似乎只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发声技术,至于歌曲的旋律、词句的情感特点的表达等等,则主要靠学生自己去理解、去把握.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音乐理解的新感受
收藏 引用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 第1期24卷 111-114页
作者:杨海源内蒙古师大音乐系 
本文从欣赏者的审美角度,首先认定音乐本身是创造和发展音乐进行中流动时间的幻象,除了它本身内在的形大关系、形态关系以外,与任何其它事物毫不相干,此关系的探讨就在于音乐找不到那种具有显而易见的客观基础,只有悦耳的声音连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