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意"
30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派之“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5年 第3期 57-63页
作者:周文姬上海大学影视艺术系上海200444 
本文从派本体出发去探讨派中的"",认为必须包含智性认识、感性思绪、体悟三层面,是与存在相关的反二元论的思维范式。文章简要探讨了的不确定性、精神性与日常性等,与此同时,也打开了派另一扇更富哲学性、立体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动画创作对传统文化“形”和“”的借鉴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4年 第3期30卷 250-251页
作者:李佳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如何协调动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很多动画创作者和理论研究者探讨的话题。本文将动画创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从外的"形"和内在""两方面展开论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苏轼文艺理论“”范畴探微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7年 第24期 134-136页
作者:刘禹鹏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 
苏轼作为宋代"尚"美学思潮的领军人物,""范畴是其文艺理论和艺术创作的主导观念。苏轼所论""是在与"言""事""物""法"等概念的相互联系中凸显其义的;也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统情志的王阳明美学
收藏 引用
《文史哲》2000年 第6期 47-53页
作者:肖鹰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北京100084 
志、、情 ,是中国传统美学关于审美———艺术内涵的三个基本概念 ,在不同的时期 ,分别成为审美识的核心。王阳明美学处于传统美学向近代美学转变的前夜 ,它的特殊贡献在于对传统美学的深化和对近代美学的预见。在其知行合一、体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标志设计中的“言、象、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2008年 第1期 108-110页
作者:范涛河南省焦作大学艺术系副教授454000 
本文试图运用玄学代表人物王弼关于"言、象、"的哲学方法论并结合现代语言学和符号学的理论与方法来重新审视标志设计。认为标志可以划分为"言、象、"三个方面,并着重从"象"和""两个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情入而寓于理——中国山水画的情、、理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9年 第5期 97-98,106页
作者:王保安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陕西西安71006 
一直以来,中国传统山水画一直深受老庄哲学的影响,表现出生化天机的微妙与时空的微茫感。怎样站在宏大的宇宙观中来认识、观照现实世界,并以这种宇宙识来指导自己的绘画思维与创作,使画者及作品超越小我境界是致力于山水画研究者必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探究中国美学中“”与“象”命题对视觉传达设计的启示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创)(上)》2020年 第6期 29-31页
作者:阴高强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品牌形象是企业整体概念的集合体,设计师作为品牌形象的缔造者,面对大众复杂多变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精神追求、审美趣味等,不仅要使品牌形象迎合和引导大众,更要使品牌形象准确地传达企业理念。通过对"&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设计速写教学中的“写”与“
收藏 引用
《美术教育研究》2019年 第21期 158-159页
作者:郭静呼和浩特职业学院美术学院 
设计速写作为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和必修课,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提供重要的表现方法和表现创,是记录和整理设计理念与设计过程的重要手段。把“写”与“”融入设计速写教学,具有重要的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梅洛-庞蒂的“身体向性”与刘宗周的“”的学说
收藏 引用
《江海学刊》2016年 第4期 30-40页
作者:张再林 王建华西安交通大学文化哲学研究所 西北大学东西方哲学研究所 陕西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一种详尽而深入的研究发现,在西方现象学家梅洛-庞蒂的"身体向"之""与中国宋明新儒学家刘宗周的"诚"之""之间,存在着一种不期而遇的理论的相契和一致:二者都把""视为我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形与合——以汉字为元素的标志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国科技博览》2012年 第19期 194-195页
作者:蒋运生徐州工程学院 
汉字是一种“形”与“”统一的特殊文字,利用汉字为元素进行标志设计创时,在充分发掘汉字特征和理解汉字所承载的信息文化内涵的层面上,通过取其“形”、延其“”,做到形与合,这样设计出来的标志同时具有“形”}的依据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