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意象与意境"
2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意象与意境
收藏 引用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1997年 第Z1期6卷 81-91页
作者:黄钢 
一个时期以来,意象这一概念,被广泛用于文艺理论、特别是诗歌理论研究中,并将其作为诗歌主要审美条件之一。相对来说,对我国诗歌长期使用的意境这一概念,似乎就较为冷淡,有人甚至认为,新诗是不必有意境的。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意境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意象与意境关系之我见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1991年 第5期 57-63,75页
作者:陶文鹏 
意象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特别是诗论的两个重要范畴。袁行霈先生曾简明地阐释说:“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意境是指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又说:“如果把读者即审美主体这个因素也考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钟的意象选取与意境创设
收藏 引用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 第S1期 164-165页
作者:黄乃江 
意象与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与文艺学中一个重要的范畴。早在先秦,我们的祖先就懂得以象表德,象中寄意。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提出了"意象"的概念。唐代诗人王昌龄明确提出了"意境"的概念。宋元以来,许多作家都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收藏 引用
《人文杂志》1993年 第3期 123-126页
作者:吴效刚甘肃庆阳师专 
诗的意象意境,是诗歌艺术的两个重要审美对象。意境,论述它的文章汗牛充栋,但每当我们欣赏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对其意境的深广美妙由衷地赞叹——“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歌德语)——的时候,再反观他人对于何为意境的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意象与意境
收藏 引用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 第1期1卷 23-25页
作者:岳毅平 
我国是诗的王国,意象意境本是对诗歌作品的重要审美规定,,是中国古代诗论的重要范畴.意象意境的理论,从《周易》开始,经刘勰、陆机、王昌龄、司空图、梅尧臣至王国维,发展得相当完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诗词教学中的意象与意境的探究
收藏 引用
《科教文汇》2008年 第14期 61-61页
作者:蔡琳雅江苏省常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分校江苏常州213003 
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诗是开启心灵的艺术,诗可以提升人的文化素质,赏析诗词的关键还在于对诗词意象的把握与意境的探究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寻求富有传统姻缘的美术史观
收藏 引用
《中国文艺评论》2023年 第9期 26-36,I0001,I0002页
作者:夏燕靖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 
以中国传统美术史学核心理论为建构主题,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融会贯通于整个美术史学的研究当中,对其内涵在学术上作出更加清晰的阐释,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供强劲的思想支持和精神动力,是当今美术史学研究中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全新眼光探索词的美学价值──读钱鸿瑛著《词的艺术世界》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1995年 第12期 74-75页
作者:朱国庆上海戏剧学院 
以全新眼光探索词的美学价值──读钱鸿瑛著《词的艺术世界》朱国庆80年代以来,由于文艺复兴,美学研究出现了历史上空前的高潮期,也影响到了词学研究领域,词学家们一方面继承了传统词学的敏锐的诗意感受,另一方面又努力吸取美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歌词的文学性与音乐性
收藏 引用
《诗刊》1998年 第6期 46-47页
作者:姚尧 
孙允文在《歌词的文学性与音乐性》一文中,认为"歌词的文学性意味着歌词应有抒情诗的艺术特征",主要是:"强烈的主观色彩";"以情为基础为核心";"意象与意境具有特殊地位";"诗歌的语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苏轼“和陶诗”二题
收藏 引用
《学术研究》2004年 第7期 133-135页
作者:安熙珍韩国檀国大学中文系 
苏轼“和陶诗”在意象展开的方式上与陶诗有所不同 ,但在精神境界和意境层次上与陶诗是相通的 ;苏轼和陶不是“敛才就陶” ,他所追求的不止是诗歌艺术的完满 ,更重要的是精神境界的完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