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意象选择"
27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温韦词的意象交迭与分流:两种审美模式比较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 第2期 275-282页
作者:乔力 
经过长时期的酝酿流变,词发展到晚唐的温庭筠和韦庄,才真正走向成熟,标志了一种自擅胜场的新的独立文学样式的兴起。不过,温、韦二家虽历来并称,相共领袖《花间》集团,而且流风广被,影响到有宋一代诸多词家与艺术流派的审美取向,但在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生成鉴析
收藏 引用
《芒种》2014年 第7期 65-66页
作者:韩凝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人文学院 
意象是诗歌艺术关的重要构成元素,中国古典诗词中意象选择与组合极富特色。诗词意象选择角度与组合方式具有共同的文化审美背景与特点,同时表现了民族思维方式和心理机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抽象概念图标的意象表达研究
收藏 引用
《设计》2023年 第18期36卷 110-113页
作者:张珍妮 刘珂珂 彭韧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旨在研究“意象”的内涵,探究意象图形的特点与应用,推出基于意象思维的抽象概念图标的设计表达方法。运用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法,以意象意象思维的研究为基础,分析意象思维在图标设计流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与作用,提出了结合意象思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古代的作曲意象
收藏 引用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 第2期 129-132,139页
作者:郑锦扬 
艺术意象在中国古代有着多种不同的含义,而非独指艺术作品意义上的艺术意象。《形象、兴象、意象——古代诗论中几组形象范畴考辨之一》认为司空图所说的“意象欲出,造化己奇”(《诗品·缜密》)等讨论中的意象“都是指作家意想之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玉碎》的意象解读
收藏 引用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7年 第12期 88-89页
作者:荆博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2006年收视十佳电视剧《玉碎》借玉的意象酣畅淋漓地展现了个人的荣辱得失与国家的兴衰成败之间的关系。本文就剧中的意象选择进行了解读,对剧中选择"玉"作为中心意象以及其它具体意象选择进行了分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音义联想的艺术再现──读WilfredOwen的“Dulce Et Decorum Est”一诗
收藏 引用
《外语研究》1995年 第2期12卷 29-32,52页
作者:白彬 
音义联想的艺术再现──读WilfredOwen的“DulceEtDecorumEst”一诗白彬从某种意义上讲,诗是写给人咏诵的。诗求人能“感”。诗的语言注重暗示,帮助和引导读者去联想。一首诗中能引发读者联想的因素诸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意象,诗歌写作的焦点
收藏 引用
《语文月刊》2001年 第7期 26-28页
作者:王玉琴 
诗歌是侧重表现诗人思想感情的一种文学样式。但感情并不是诗,从感情到诗,这中间有一个具体外化的过程,这个外化的过程既是"意与象俱"的意象构造过程,更是"思与境谐"的意境营造过程。一首诗有无诗味,说到底是看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归懋仪诗词中的意象
收藏 引用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1期21卷 71-76页
作者:苗瑞雪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081 
归懋仪是清代随园女诗人的代表之一,其诗词意象表现艺术主要体现在三方面。首先,归懋仪较多采用植物、动物和物候等自然意象,偶尔运用闺阁之物、乐器类等人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思;其次,意象表现方式灵活多样,有辐射式、对比式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六朝诗歌声律说的形成问题
收藏 引用
《文学遗产》1989年 第6期 56-67页
作者:戴燕中华书局 
虽然文学史上的每一次变化都可以在社会文化中寻找到它的动因。——如政治、经济、习俗、宗教、哲学等等方面的变动都可能引发文学革新——但文学形式与技巧上的更新,其产生原因却要复杂得多。因为它不仅仅是审美情趣、意象选择这样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试论张爱玲对新感觉派的继承与发展
收藏 引用
《电影文学》2007年 第24期 120-121页
作者:祖秉钧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秦皇岛066004 
香港《亚洲周刊》排出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张爱玲的《传奇》位居第四,仅次于鲁迅的《呐喊》,沈从文的《边城》和老舍的《骆驼祥子》。张爱玲能获此殊荣,得益于她对新感觉派的继承与发展。一方面,承袭了新感觉派内容上表现大都市人的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