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意"
307 条 记 录,以下是81-9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欧阳修文艺美学“”范畴的内涵
收藏 引用
《宋史研究论丛》2024年 第1期 363-375页
作者:栾飞飞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欧阳修是宋代“尚”美学的先驱,其所尚之“”是在与“文”“利”“法”“形”的对比之中凸显其美学内涵的。在文艺本体层面,“”与“文”相对,指向儒家“载道”之“”;在创作心态层面,“”与“利”相对,以“自适”为审美指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中国传统园林与书法在审美文化同构中的“形”与“
收藏 引用
《广东园林》2012年 第2期34卷 4-7页
作者:戴秋思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重庆400045 
中国传统园林与书法都是极富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文章在"异质同构"这一审美文化心理基础上,探索园林与书法展现出来的具而有象、象并存的形态美,以及以形传情、形神皆备的境美。借此研究来丰富审美文化的解读方式,促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言”、“象”、“”:中国古代语言观管窥
收藏 引用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年 第4期9卷 28-33页
作者:贾永雄 王抒 
中国古人,儒道佛各家,都程度不同地怀疑语言的表达功能,低估语言的作用及独立性,视语言为一种不得已而用之的、单纯的思维工具和表达媒介,形成一种以“道”等本体为中心或至上,以“言”等符号为边缘或附庸的等级结构,这也是一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神——中国古代印论中“”的演变
收藏 引用
《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22年 第8期 53-56页
作者:杨小锐渤海大学美术学院 
之精神,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概念。本文以“”为切入点,分析“以传神”在中国古代印论中的体现。由最初简单的“形”逐渐变成多层的“”,以“神”作为最高标准,本文按照“以传神”在印论中针对人本身分为印章的学养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音美、形美——陆游《钗头凤》英译赏析
收藏 引用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 第1期8卷 139-141页
作者:吴天慧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湖北武汉430205 
本文通过从""、"音"、"形"三个方面赏析陆游《钗头凤》的两种英译版本,分析不同译者的翻译特点以及创造性,探讨中国诗歌的翻译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纯净与斑斓——从“”看传统书法与现代书法的差异
收藏 引用
《艺术探索》2008年 第1期22卷 61-62页
作者:邱志文湖州师范学院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湖州313000 
传统书法与现代书法的根本差异,表现为人的审美追求和形式表现的不同。在""上,传统书法通过"象"鲜明地表现传统文人的人格理想,以悦己为依归;现代书法则在抽象化的趋势中展开多元诉说,它有社会认同的强烈期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视觉“画”到叙事“”——细读《中国唱诗班》
收藏 引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 第7期 137-139页
作者:王国庆 丁文霞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唱诗班》对浓厚民族元素的追逐、传统历史文化资源现代化演绎欠缺生活根基、民族情感表达上的匮乏、人物塑造不够丰满,由此造成动画短片难以突破重视觉轻叙事的瓶颈。只注重画面、声音等民族艺术元素而不注重民族叙事结构和民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书法“力、势、”辨析
收藏 引用
《美术教育研究》2022年 第10期 56-57页
作者:谭延祯山东建筑大学 
“力、势、”是书法审美的重要概念。它们密切关联,统一于书法创作和书法欣赏的过程。对于书法创作主体而言,作者的气质与修养是其作品不同“”的综合体现。人的不同气质在艺术上会表现为不同的风格,即表现为一种“势”,而这种“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百物用”在当代雕塑创作中的实践探索
收藏 引用
《雕塑》2014年 第1期 68-69页
作者:葛平伟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 
传统文化与当代雕塑的关系?它与外来的艺术样式相互对话,能否进行新的义生成?在这样的背景下,"百物用"从"百物"与"用"两方面探寻当代雕塑创作实践的可能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传统艺术审美中“”的呈现
收藏 引用
《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 第4期 65-72页
作者:王赠怡四川文理学院 
""作为审美范畴在传统审美体系建构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在整个传统审美体系中,""处于上承接"源"、下引领"流"的特殊地位,以""为枢纽的整个体系大致形成本源体系和流衍体系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