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主题词=感物"
58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玄学与陆机《文赋》“感物缘情论”的内涵及其诗学意义
收藏 引用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 第3期26卷 83-88,112页
作者:蔡彦峰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后代很多诗论家认为这是对儒家"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诗言志"观的突破,因此从"诗言志"的角度,对这一诗学观念进行了诸多批评。这种批评的实质是将"诗缘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说”与“摹仿说”看中西古典美学之异同
收藏 引用
《求是学刊》1991年 第2期18卷 76-79页
作者:郑喜林华北石油学院中文系 
对于艺术与现实关系的解释,西方古代文论中有摹仿说,中国古代文论中有说,二者产生的时间差不多(公元前3、4世纪),若将它们加以比较鉴别,对探索中国古典美学之特征是会有裨益的。 “摹仿”是亚里士多德在他的美学著作《诗学》中提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感物创造人形象的美学路径
收藏 引用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 第4期40卷 67-75页
作者:李健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广东深圳518060 
形象是叙事文学以及雕塑、绘画等艺术形式的专利,它具体、生动、可,要求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人形象是作家、艺术家感物的结果。综观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人形象的创造,所有的人形象无非三个源头:一是来自现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感物”与艺术审美创造的可超越性
收藏 引用
《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 第2期24卷 48-49页
作者:姜艳秋辽宁商务职业学院基础部辽宁沈阳110015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感物——恽南田没骨花卉画风格形成的内驱力研究
收藏 引用
《书画世界》2020年 第7期 81-83页
作者:叶永红不详 
古人认为,感物是艺术创作的源头,想象构思等一系列创作活动皆受其影响。恽南田的没骨花卉时常透露着明显的"感物"性,将恽南田的生平与其画作联系起来看,我们不难看出其花卉画有着独特的审美风格,其没骨花卉画作品,徜徉于工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先秦两汉感物美学的发展
收藏 引用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 第4期 11-18页
作者:李健阜阳师范学院科研处安徽阜阳236041 
"感物"是一个关于人类的文学艺术创造与审美体验发生的概念,它是一切艺术的产生之源。这一理论的形成基于古老的天人合一观念,有着深厚的哲学背景。""是应,它是一种自然和自由的发现象,是一种瞬间的直觉体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言情·感物·论画——赏读文人画家宋省予先生的题画诗
收藏 引用
《艺术生活》2007年 第5期 51-52页
作者:潘日明 
我省近代著名花鸟画家宋省予先生,出生在清末民国初福建上杭的书香门第,幼年受儒、道传统思想和家学影响,研习经、传等传统文化,后游学粤北潮汕一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古典感物美学中的“心”与“
收藏 引用
《中外文论》2012年 第1期 209-215页
作者:李健深圳大学文学院 
中国古典感物美学是文学艺术创造和审美体验的发生之学,它的核心问题是'心'与''。这里的'心'与''不同于西方哲学、美学主客二元的'心'与'',而是天人合一的'心'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兴:魏晋美学的一个核心命题——以“赋”为例
收藏 引用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5期55卷 63-71页
作者:薛富兴南开大学哲学院天津300353 
“心赋”乃魏晋辞赋的一大类型,其中又包括了以集中呈现人类性心理状态为主题之“赋”。魏晋“赋”的背后潜藏着一个关于人类审美经验何以可能的特殊命题——“兴”。“兴”统领的“感物”与“时”两维构成本时期“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之间:唐前“”至“感物”的演变研究
收藏 引用
《励耘学刊》2021年 第2期 46-63,418,419页
作者:夏朝阳国家开放大学人文教学部文学院 
感物”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其中包含的“”与“感物”话语并非同时出现的,内涵也不能简单等同。诞生于巫官文化向史官文化转变的转型期,占主导作用,动人,先后情,决定心之所。之后,随着礼乐文化向礼法文化过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